此外,81式步槍在材料選擇和制造工藝上也有所提升。
雖然ak47的可靠性確實很高,但81式采用了新型合金材料和更精細的表面處理工藝,在抗腐蝕性和耐環境適應性方面表現更優。
81式步槍正式裝備部隊后,就因為性能好、可靠性強,在前線各部隊里廣受好評。
尤其是射擊精度提高了很多,這在實戰里表現得特別明顯。
瞄準精度有了突破,81式步槍在戰場上打中目標的幾率就高了,單個士兵和戰斗小組的作戰效率也就跟著提高了。
81式步槍有個更重要的優點,就是維護和保養起來比較簡單,這對讓武器長時間保持高性能可太關鍵了。
它的結構設計是考慮到了在現場能快速拆解和組裝的。
哪怕是在戰場上,士兵們也能簡單清理和維護它,保證武器一直處在最佳狀態。
這種設計理念讓部隊在持續作戰的時候穩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因此,81式步槍很快贏得了“叢林之王”的美稱。
兩山地區地理獨特,怪石嶙峋,地勢險要的喀斯特地貌與四季常青的亞熱帶植被交織在一起。
這樣的環境條件,使得大規模的重武器作戰變得難以施展,輕武器主導的伏擊戰、狙擊戰和小規模陣地戰成為雙方的主要作戰方式。
在兩山戰役中,夏軍各大大軍區的部隊進行了輪番上陣,使得這場戰役有了“兩山輪戰“的稱號。
這種做法有幾個好處:首先,可以讓更多的部隊獲得實戰經驗。
其次,也能讓前線部隊得到休整的機會。
再者,不同軍區的部隊可能會有不同的作戰風格,這種變化也能讓敵軍摸不著頭腦。
就這樣,夏軍采取了這種“打工輪換制“,讓敵軍疲于應付。
而且,每支輪換上來的部隊都憋著一股勁,想要表現得比前一支部隊更好。
這種良性競爭,無形中提高了夏軍的戰斗力。
不僅成功奪回了兩山地區,而且讓參與輪戰的戰士都得到了實戰的鍛煉,還對夏國的國防事業有著深遠的意義。
同時,夏軍在論戰中累計斃傷了三萬余名敵軍,使他們付出了比己方多出7倍的代價。
為什么夏軍能在這場戰斗中創造如此輝煌的戰績,而敵軍卻遭受了如此慘重的傷亡呢?
原因在于前指劉之野等人的戰術得當,戰士們的英勇殺敵,以及幾款新型作戰武器在戰場使用。
在兩山地區,面對敵軍的死纏爛打,劉之野決定給他們點顏色瞧瞧。
但是要在這種復雜地形下打敗越軍,光靠戰士們的勇氣可不行,還得有過硬的裝備才行。
正好,軍工廠里剛剛研制出了一批新式輕武器送到了前線。
劉之野一拍腦袋,干脆把這些新武器全部拿到實戰中檢驗檢驗。
因為高山和叢林的環境使得伏擊戰、狙擊戰和小規模陣地戰成為主要的作戰方式,而輕武器在這種環境下成為了戰場的主角。
所以在兩山輪戰中,夏軍投入的新武器大多數是輕武器。
這幾款投入兩山戰役中的新型作戰武器分別是79式狙擊步槍、79式沖鋒槍、81式自動步槍、81式班用機槍…
首先說說79式沖鋒槍,這槍是專門為叢林近戰研制的。
最初名字就叫“叢林沖鋒槍”,理論射速高達1000發/分,遠遠超過56沖的600發/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