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打鐵師傅也逐漸的喜歡了這個讓父親很是頭疼的“剃頭”小伙子。
這一干,就是三年的時間。
沒多久,老梁的家鄉贛中鬧紅,老梁思來想去,決定參加紅軍,
離開了打鐵鋪,老梁光榮的成為了紅軍隊伍中的一員。
雖然老梁只在打鐵鋪待了3年的時間,但是這3年,卻對老梁的一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如今的老梁已功成名就,當他回憶起自己當年在打鐵鋪的日子時,他還是激動地說:“打鐵是一個既需要蠻力,又需要巧力,更需要毅力的活,我當了3年的鐵匠,對我后來從事軍事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參軍后,由于老梁是打鐵出身,戰友們就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即“打鐵的”
聽到這個稱謂,老梁不以為然,每次都是笑著回應,不過,很快,隨著戰爭的推進,戰友們很快就改變了對老梁的稱呼。
31年5月對老梁而言,并不是一段普通的日子。
因為在這個時候,老梁以“新兵”的身份,參加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戰斗。
刀槍無眼,在與敵人你死我活的戰場上,犧牲,負傷都是很平常的事。
老梁這時不過18歲,他很年輕,也很有活力,而且為人還機靈,毅力強。
在第一次與敵人的戰斗中,老梁不幸就掛彩受傷,受傷后,讓人驚訝的是,老梁并不是第一時間后退尋求治療,而是堅持不下火線,忍著疼痛繼續往前沖鋒。
戰后,老梁在戰場上的表現受到了上級的關注,隨后,他被提拔為了班長。
沒多久,在黃陂戰斗中,老梁再次上演了“輕傷不下火線”的傳奇故事。
而這一次,老梁也收獲更多,他被頒發了三等“紅星獎章”。
“紅星獎章”是夏軍在土地革命時期,授予予工農紅軍有功人員的一種證章。
當時關于“紅星獎章”一共分為了三級,一等授予領導全部或一部革命戰爭之進展而有特殊功績的人員,二等授予在某一戰役當中曾經轉移戰局而獲得偉大勝利的人員。
三等授予經常表現英勇堅決的人員。
老梁級別不夠,因而并沒有機會獲得前兩等“紅星獎章”,能夠獲得第三等,已經是當時老梁最大的榮譽了。
而老梁也因為獲得這個“獎章”,在戰友們中也樹立了自己的形象。
一些老戰友們是和老梁一起參軍的,當初大家都喊老梁是“打鐵的”。
可是在經過多次的戰斗后,大家都被老梁英勇無畏的精神所感動。
因此,戰友們便改變了對老梁的稱呼。
大家再也不喊老梁為“打鐵的”,而是稱他“鐵打的”
一字順序的改變,也從側面表現出了年輕的老梁以無與倫比的勇氣徹底的折服了眾人。
實際上,老梁打仗時不僅有勇氣,還有智慧。
抗戰時期,老梁的人生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他先后擔任了八路軍團長,旅長,軍分區司令員等職。
不過,讓老梁真正名震全軍的,而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一次戰斗。
這次戰斗就是赫赫有名的遼沈戰役中的“黑山阻擊戰”。
當時老梁是第十縱隊的司令員,他的任務就是率領部隊在黑山,大虎山一帶阻擊敵果軍精銳廖兵團,不得使他們前進一步。
接到任務時,老梁內心一驚,因為他的隊伍與廖兵團不管是人數,還是裝備上,差距都太大了。
但是事已至此,作為一名打仗多年的老將,老梁的黨性告訴他,必須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