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劉之野把二班長叫出了宿舍,邊走邊談,在營房旁邊的石凳上坐下來。
暮色中,劉之野的話語如同溪水,叮叮咚咚地敲擊著二班長的心田:“開班務會,你發言的積極性是好的,缺點是自己說得太多。
班務會是我們人民軍隊幾十年來形成的好傳統。
目的是讓全班的同志都說說話,談談思想,便于我們從中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工作。”
“啊,開班務會的意義有這樣大?”二班長自言自語地說。
“是呀,這不是單純為了開會而開會,而是我軍民主作風的體現,是與防止事故發生、鞏固部隊有直接聯系的。”
說到后面,劉之野拍拍他的肩膀說:“小伙子,我們初次打交道,啰啰嗦嗦說了這么一大篇,你不會討厭我們這些老家伙吧,啊?”
“首長,我們巴不得您多講一些這方面的道理呢。”
夜,越來越深。
劉之野卻耐心地跟二班長說了很多基層帶兵經驗,讓他受益匪淺。
軍區領導們第二天走,讓劉之野欣慰的是基層官兵們過年物資保障比以往好多了。
守備連過年前后的物質生活,比平時要高多了。
過節期間,各部隊駐地的物質供應部門,副食品公司,會提前到部隊進行溝通。
部隊食堂的豬肉、食油、細糧、蔬菜都比當地的地方標準要高點。
讓戰士們開心的,不光是節前的一次聚餐,還有“戰士代表訂食譜”。
平時也有這個制度,過節時候,連隊更加重視,往往由每個班指派一名熱心的戰士參加。
守備連就由還生活的胡副連長主持。
司務長向他報告伙食費收支和過節食物采購情況,戰士們對一周或者半個月的主副食提出安排意見。
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面食,有的怕辣,有的嗜辣,經過討論達到平衡。
吃餃子,那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連隊的餃子,其實意義不完全在吃上。
劉之野剛參軍那會兒,他的指導員說過:“吃餃子是咱們部隊的一項光榮傳統”。
當時的劉之野還很不以為然。
讓劉之野記憶猶新的是,連隊有炊事班,但是包餃子要分到各個班,每個班搟皮、包捏,包好后到伙房大鍋上自己煮。
連隊里平時政治空氣很濃,但是包餃子時候就家庭化了,大家像親弟兄、一家人那樣。
各自夸耀家鄉的美好、揶揄別人的陋習。
當有些人還在忙碌的時候,有的班已經包好下鍋煮好了。
看著他們開吃,更加饑腸轆轆,劉之野過去抓一個來品嘗,被別班戰士嘲笑,說:“不會包餃子、包得比較慢的部隊,戰斗力不會太強!”
十八歲的小李,就這樣在部隊迎來了一九八零年的新年。
一個月前,他們這些新戰士告別了三個月的新兵連生活,被分配到基層守備連隊了。
守備連作為海防部隊,基本上都地處偏遠的海島、海邊沿岸,人煙稀少,條件極其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