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考上大學那會兒,老爸還送過一臺比學校里更好的呢。
通過大學這幾年的攝影理論學習和以后長期的攝影實踐活動。
感受比較深的是,學攝影需要打下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充分有效的攝影實踐可能是提高攝影水平最重要的方法。
所以,劉淑賢從大三下學期起,她就積極地參入實習。
大學最后兩年,劉淑賢還利用大學實習和放假的機會,和同學一起跑了十多個省市的城市和農村。
她們帶著學校發的海鷗df,以及自己的相機,走到哪兒,拍到哪兒。
這年頭的相機和膠卷都是奢侈品,相機不好找,有些同學膠卷都買不起,幸虧由劉淑賢她這個款爺來托底。
拍完照片回到學校后,劉淑賢抽空趕緊就和同學一起鉆進黑洞洞的、只有一點紅燈微亮的暗房里忙著配藥、沖洗底片,然后再發大照片。
有時沒白天沒黑夜,一干就是好幾天。
后來劉淑賢在燕大校園里舉辦了《太行山,你聽》和《世界在這里延伸》兩次小型個人攝影展,有些照片是自己和同學制作的,有些是請外面的朋友幫著放大的。
雖然這時的拍攝技術、沖洗設備等諸多因素的限制,那些照片的成像和素質比較粗糙。
但是后來發現,大學時代這些實踐和經歷對劉淑賢以后的工作和成長都有一定的影響。
燕大77級新聞專業的70名學生雖然還沒有正式畢業,但是一早就被zy級新聞單位給預訂了。
這個恢復高考后第一批新聞專業的大學生,國家比較重視他們。
“除了zy直屬的新聞單位,行業媒體和地方媒體沒有一個名額。”
劉淑賢自大三期間便在《人人日報報》評論部里實習,得到了一致好評。
但是這家日報屬zy直管,一般實習大學生想進人是比較困難得。
評論部領導比較非常欣賞劉淑賢這個自信開朗積極向上的女大學生,就給上級領導寫了報告,特批了一個指標。
也就是說劉淑賢一畢業,就進入了夏國最權威的媒體《人人日報》工作,起點上就比其他人高一級。
分配到其他單位的同學們羨慕壞了,這年頭沒有人愿意去電臺、電視臺,就覺得到報紙才是真正干事業的地方。
而去《人人日報》工作,無疑是新聞人的終極夢想。
報社的地址在cy區金臺西路二號,為了劉淑賢上下班方便,劉之野還在其附近重新買了處一進院子,裝修好后給閨女當住處。
這院子經過整修后環境幽美,正屋是劉淑賢的臥室跟書房,東廂房被當做客房,西廂房被改造成工作室,倒坐房是廚房還有衛生間。
院子不大,只是劉淑賢用來上下班的臨時住所。
與馬上畢業且工作分配妥當的姐姐不同,劉文和劉武即將踏上他們人生的首次高考之旅。
老二劉文一心依照老娘甘凝的期望,立志考上名牌大學將來從政或者經商。
老三劉武則不同,他渴望考上軍校,成為像父親那般保家衛國的職業軍人。
劉之野對兒子們的理想大力支持。老二劉文學習向來出色,無需他費心。
而劉武想考軍校,這事可不單單成績好就行,于是劉之野為劉武找了位“前輩”,讓其好好加以指導。
太行山區駐軍某團參謀馬志軍,受領導之托,于休息時間前來訓練首長家的孩子。
馬志軍見到眼前如牛犢子般的小伙子劉武,得知其想考軍校后,對他愈發嚴苛。
他全然不顧劉武是首長之子,一切皆依新兵訓練的標準施行,甚至更為嚴格。
每日,劉武都被操練得疲憊不堪。
然而,令馬志軍意外的是,這位公子哥竟堅持了下來,這使得馬志軍對他另眼相看。
“真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天生會打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