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胡愛國感覺身后有無數的親人在看著他們,期望著他們。
胡愛國不禁暗下決心,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擋住敵人的進犯。
這天胡愛國他們的哨位打得還比較順利,但在他們右側的2號哨位卻有一位小戰士犧牲了,他的名字叫陳國棟,剛在陣地上過完18歲生日。
當時,陳國棟與胡愛國軍校同學丁海洋同在一個哨位。
戰斗打響后,丁海洋正要沖出洞,陳玉棟一把把他拉了下來,說:“排長,你剛來,情況不熟,我先上”。
但陳玉棟剛一出洞口,一發炮彈就在他身邊爆炸了,強大的沖擊波把他和丁海洋同時掀翻在地。
丁海洋顧不上自己身上的傷痛,爬起來一看,陳玉棟頭部和胸前都被炸開,渾身都是鮮血,眼睛睜得大大的。
丁海洋把他抱在懷里,使勁地喊著他的名字,只見陳玉棟的嘴唇一張一張,想說什么,但怎么也說不出話來,只覺得他的身體越來越沉、越來越涼……
輕輕放下陳玉棟,“啊……”地一聲怒吼,丁海洋含著淚端起槍,把憤怒的子彈射向敵人。
許多年后,每當丁海洋回憶起陳玉棟的犧牲都忍不住內心的悲痛。
他回憶說:“玉棟個子很大,我從洞外把他抱進洞里,擦凈他臉上的血跡,費了好大勁才把他那怒目圓睜的雙眼閉合。
幾個小時前,他還和我一起說笑,拿出“全家福”給我看,并唱起《十五的月亮》和《再見吧,媽媽》兩首歌……”
這是上胡愛國他們上前線后的第二天,第一次參加戰斗,第一次品味硝煙,也是第一次見證戰爭的殘酷和流血犧牲。
正在,胡愛國他們見習連的學員們在前線浴血奮戰的時候。
陸院劉武這些新一期學員們開始了熱火朝天的新的教學大綱學習。
軍校生活與連隊的要求是一樣的,堅持一日生活制度,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一天有8節課。
劉武他們第一學期開設的課程,分為兩大類,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軍事。
政治課包括“黨史、馬列主義哲學原理、領…著作等”,軍事課包括“領…軍事思想、十大軍事原則、三大條令、實際操作等。”
在實際操作科目中,又分五大技術:“射擊、投彈、刺殺、爆破和土工作業”。
其中,射擊有“自動步槍一二三練習、手槍一二三練習。”
投彈“35米及格,40米良好,45米以上優秀。”
刺殺“先是基本動作,預備用槍,突刺,防左,防右,練刺草靶,而后戴上護具對刺。”
爆破“在雷管中放置導火索,以及把接好導火索的雷管放進炸藥包里。”
比較難的軍體訓練,劉武覺得“單杠屈伸上”必須在其中。
其實,動作是簡單的,就是雙腳跳起,雙手正握單杠,身體懸起后,雙腿并攏,自然用力擺浪,感到沖力適當后,雙腳用力一蹬,利用慣性,身體自然而迅速地翻上單杠,全身挺立在杠上。
這個動作看似不復雜,但很多人包括劉武練了幾個月才學會,屬實不容易!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