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八十年代初,人們每年最高興、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
那人們無疑就是說是盼著過新年、穿新衣、穿新鞋,吃餃子,吃白面饅頭大肉菜。
然而,對像郝吉祥這樣家境條件好的孩子們而言,
要說想吃點好的還有點意思,那穿新衣倒是不稀罕。
但最令他們開心快樂、魂牽夢縈、最有盼頭的事情就是在年關將至的時候,去趕村里的大集了。
可以到大集上的炮市里買鞭炮了,那真是沒有什么事情比這個更熱鬧更有趣了!
這年頭,人們過年還非常有年味。
一進入臘月家家就開始慌年了,早早地就為過年做準備。
磨面、殺豬、做粉條、磨豆腐、蒸年糕、攤煎餅,忙忙活活,一會兒也不閑著。
整個劉家莊地區都熱鬧得很,過年的氣氛很濃。
隨著年底前幾個大集的到來,小孩子們眼睜睜地就盼著去炮市去買炮哩,光嫌時間過得慢。
劉家莊地區的大集是逢三逢八,尤其是到了臘月二十八,這是這一年當中的最后一個集。
大家都要在這一天把所要購買的年貨購齊,而商家呢,也要在這一天把手中的存貨賣出去,然后大家就是安安生生地過大年了。
所以這一天的大集是一年當中最熱鬧、最火爆、最有年味的大集。
這一個大集往往要一直趕到傍黑才能結束,人們才能心滿意足地趕回家去!
從大清早開始,街道辦的人都就出動去趕集了。
那鄉間小道和公路上全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大車小輛,大姑娘小媳婦,老頭子老太太半大小子,幾乎所有的人都集中到這大集上來了。
那幾條大街上的人摩肩接踵,人聲鼎沸,一個挨一個,有些地方有時候被堵得水泄不通,半天都走不了多遠!
郝吉祥這些小孩子們去趕集,主要任務就一個,那就是去炮市買炮,別的事一概不管,那是大人們的事兒。
他們都是自由行動,不和家里大人作伴。
這個集市的炮市以前總是設在街道辦東邊的一個大坑里。
這一年為了杜絕事故發生,就把地點改到了這個街道辦北邊的一大片空地里了。
隨著大街上擁擠的人群往北走,越過一條公路,在不遠的地方就是令人朝思夢想的炮市。
郝吉祥還沒有走到跟前就聽到那試炮招攬買賣的炮聲高高低低,一陣緊一陣慢響成了一片。
待走到市場跟前,就見那炮市里面到處是人,那賣炮的攤位排了一大片,一眼都看不到頭。
炮聲四起,硝煙滾滾,塵土飛揚,人們呼兄喚弟,討價還價,吵得真是連說話都聽不清。
去炮市買炮誰也不會一上去就買,買完就走,
一般都是要前后轉一轉,并看看誰家的炮最響、最好,還要便宜。
到了這個時候,那賣炮的主家看到上來的人多了,這時候就開始來勁兒了。
有很多人拄著那竹竿子不斷地燃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爆響成了一個!
尤其是有的車上,有那四十來歲的壯漢往車頂上一站,
大冷天掄光了膀子,露著黑不溜秋的脊梁和大肚皮,高聲吆喝:
“嗨!都來看啦,都來看啦,辛集王口的炮啊!
真金不怕火煉,好炮不怕實驗,都來看看咱的炮啦啊!”
接著,用竹竿子挑起一長串子鞭炮,“乒乒乓乓”地放個不停!
這時候,圍在周圍的人們一聽這個炮不錯,于是呼啦一下就圍上來掏錢開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