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我軍增援炮彈被運到,炮兵部隊再發神威。
戰場上短暫的寧靜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震天的炮響。
借著我軍炮火的優勢,鐘興國指揮下屬部隊發起反擊。
下午1點,幾百輛輛運輸車將新的彈藥運抵前線。
我軍的火力網重新編織起來,敵軍的進攻再次陷入停滯。
最終,在這場慘烈的戰斗中,敵軍500人的特種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等到下午5點左右,敵軍的這次進攻行動徹底被粉碎……
這場激烈的戰斗共造成了敵軍3000余人的傷亡,整個戰場一片狼藉。
在這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到處都是戰斗留下的痕跡。
戰后的清理工作成為了一個嚴峻的挑戰。
熱帶雨林的天氣使得戰場環境日益惡化,大量未經處理的遺體開始對軍民健康構成威脅。
我軍出于人道主義考慮,通過交涉渠道通知敵軍前來處理遺體。
我方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收尸隊伍必須是非武裝人員,且人數要有嚴格限制。
然而,敵軍并未完全遵守這一規定。他們試圖派遣武裝人員混入收尸隊伍,企圖借機偵察我軍陣地。
這種行為立即遭到了我軍的警告性炮擊。
敵軍的收尸行動被迫中斷,戰場清理工作陷入了僵局。
為了防止疫病蔓延,我軍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
在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后,決定對戰場遺體進行焚燒處理。
戰役的經驗被迅速總結和推廣。
我軍在邊防工事建設、火力配置、兵力調度等方面都吸取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特別是在火力協同方面,"野豬"火力計劃的成功為后續的邊境防御作戰提供了重要參考。
這種火力配置模式在后來的多次戰斗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場戰役也改變了敵軍的作戰策略。
他們逐漸放棄了大規模突襲的戰術,轉而采用小股部隊騷擾的方式。
對于前線的官兵來說,這場勝利來之不易。
他們在戰斗中展現出的勇氣和智慧,為保衛國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役之后,鐘興國也有了個“鐵血大隊長”的稱呼。
這自然與他作戰勇猛有關,但主要還在于他鐵一般的意志。
從前線退下休整時,鐘興國意外接到了他要老丈人劉之野的電話。
“興國,這一仗你們打得漂亮,我看過戰報,你有大將之風……”
別人怎么夸贊他,鐘興國毫不在意,但是老丈人的夸張卻讓他迎興奮不已。
他謙虛地道:“爸,我差的還遠呢,希望您老今后多給我們幾個傳授經驗,讓我們少走些彎路……”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