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劉之野的“摸魚行動”!!!
鳳凰城某部隊醫院內,劉之野次日率隊前來查看重建進展。
十多年前那場強震曾重創院區,歷經數年修繕現已基本復原。
現場可見醫務樓已重新投入使用,醫護人員正有序開展診療工作。
這座經歷過生死考驗的醫療機構,在震后十幾年終于重現往日生機。
劉之野站在醫務樓前,目光掃過嶄新的外墻和寬敞的走廊,心中感慨萬千。
他記得當年地震發生時,這座樓曾是傷員們的避難所,也是搶救生命的最后防線。
如今,樓內的每一處細節都煥然一新,墻壁上懸掛著“重建之路,感恩同行”的標語,仿佛在訴說著那段艱難卻充滿希望的歲月。
劉之野走進一樓大廳,看到幾名護士正推著輪椅上的患者前往診室,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
醫院內的人流井然有序,絲毫沒有慌亂與擁擠。
劉之野注意到,醫院的設備也進行了全面升級,先進的醫療儀器整齊地擺放在各個科室,顯示出醫院在重建過程中對現代化醫療的重視。
“首長,這邊是新建的康復中心,您要不要去看看?”一名隨行的工作人員提議道。
劉之野點點頭,跟隨他走向康復中心。
推開玻璃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敞明亮的空間,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康復器材上,幾名患者正在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訓練。
看到這一幕,劉之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
這座現代化醫院不僅是國內醫療技術突飛猛進的象征,更是人們戰勝災難、重建生活的見證。
走出康復中心,劉之野站在醫院的花園中,深吸一口氣,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
劉之野巡查時發現醫院后邊殘留著地震后的建筑廢料,當即提出改造方案:“這些碎磚爛瓦可以堆成小山包,邊上再挖個水塘。
挖塘的土正好用來覆蓋山體表層,順帶還能在坡面上搞綠化。”
他進一步解釋道,通過這種就地取材的循環利用,既能處理廢墟又能打造山水景觀,有效提升醫療機構的整體環境品質。
劉之野每到一處都會仔細察看現場情況,把各單位的實際狀況摸得清清楚楚。
沒過多久,他專程到燕大區某生產基地考察時,發現農場大部分作業都改用機械操作,當場豎起大拇指稱贊:“干得漂亮!機械化這條路子走對了!”
劉之野實地考察當地水利條件時,主動向隨行人員分享劉家莊多年積累的水產養殖竅門,講解過程細致入微。
這番專業講解讓在場干部頗感意外。
隨行秘書見狀笑著解釋:“首長的老家是劉家莊的,劉家莊的水產養殖名譽京城!當年正是在……”
陪同人員這才恍然大悟,紛紛以崇拜的目光看向劉之野,沒想到這位軍旅傳奇,在養殖業上也很有一手。
初到后勤部履新的劉之野,第一把火就燒向了官兵的伙食保障。
這位在軍旅生涯中摸爬滾打了半輩子的老兵深知,這看似簡單的“吃飯問題”,實則是一道需要精打細算的復雜方程式。
翻開他的工作筆記,密密麻麻的字跡間,“讓戰士們吃飽吃好”這八個字被反復圈畫,甚至還用紅色墨水重重地勾勒著,仿佛在訴說著這位老兵的執著與堅持。
在他的辦公桌上,一份份來自基層連隊的伙食調查報告堆疊成山,每一份都被細心地標注著筆記和批注。
劉之野心里跟明鏡似的,雖然國家給予部隊的物資保障標準確實比普通百姓高出不少,但要讓數百萬官兵吃得飽、吃得好,這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