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巔峰時期,“燕山”酒的產量是五糧液的4倍,茅臺的6倍,白酒市場占有率高達50%,全國白酒都得叫它一聲“燕老大”。
“燕山酒”短短四十年的歷史,卻實現了彎道超車。
四九年以后,國內許多地區在私人燒酒作坊基礎上相繼成立了地方國營酒廠。
國內白酒產業發展從此掀開了嶄新的歷史篇章。
由私人經營的傳統釀酒作坊逐漸向規模化工業企業演變,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白酒產業發展速度緩慢,49年白酒產量為10.80萬噸,到1983時年產量就高達320.17萬噸,這其中燕山酒業就貢獻了60萬噸的產量。
從1949年到1995年,夏國白酒行業走過了45個春秋。
其中能夠快速發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階段,就集中于改革開放以后的最近這十年里。
即1985年之后。
十年間,白酒行業總體來說是呈現出“一張一弛”的螺旋式發展特點。
即快速發展一個時期,隨即進入一個調整階段,經過徘徊和積蓄力量,再進入下一個快速發展期,表現出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節奏。
劉家莊“燕山酒業“在這十年間的發展歷程堪稱傳奇,猶如一匹黑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從小有名氣到行業翹楚,這家企業實現了令人矚目的跨越式發展。
這一輝煌成就的取得,源于多重因素的完美結合:既有劉家莊幾代釀酒人孜孜不倦的匠心傳承,也得益于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
優質的原材料、甘冽的水資源、宜人的氣候,這些都為釀造醇香美酒提供了絕佳條件。
這一切成就,都與劉家莊人當年堅持不懈地改造水土、封山育林、保護生態環境密不可分。
那么,當年的環境究竟如何呢?
除了原本的劉家莊村背靠燕山太行山脈,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山上林木保存較為完好外,其他后來并入的地區幾乎都是寸草不生的荒山禿嶺。
放眼望去,滿目皆是裸露的黃土和貧瘠的山丘,生態環境極其脆弱。
如今的劉家莊已然煥然一新,郁郁蔥蔥的森林覆蓋率達到65%,宛如一座天然的綠色氧吧。
漫步其間,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參天古木與鳥語花香交織成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
這片綠水青山不僅孕育了豐饒的自然資源,更催生了蓬勃發展的生態旅游業。
每逢節假日,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絡繹不絕,他們或徜徉在林間小道,或駐足于觀景平臺,盡情享受著這片世外桃源帶來的愜意時光。
這里獨具特色的民宿和農家樂更是讓游客流連忘返,體驗著返璞歸真的田園之樂。
說起農家樂,劉家莊絕對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好去處。
這里不僅風景宜人,更以豐富的農產品聞名遐邇。
這里有號稱“京西第一枝”劉家莊櫻桃。
“早春百果第一枝,甘美瑪瑙眾享時”。
櫻桃作為北方地區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時令水果,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
在眾多產地中,燕京劉家莊的櫻桃尤為出眾,堪稱當地一絕。
劉家莊南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櫻桃生長的理想之地。
這里向陽的山坡每天都能享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加之晝夜溫差適宜,使得櫻桃不僅比其他地區提前一周左右成熟,更形成了獨特的甘甜風味。
果肉飽滿多汁,入口即化,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