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會期間章述鑫與同樣是學生會干部的新聞系同學劉淑賢就成為了無話不談的閨蜜。
受閨蜜劉淑賢的影響,章述鑫又對新聞采訪產生了興趣。
于是畢業后,章述鑫選擇拿起了筆,成為了《夏國科學報》的一名記者。
當上記者后,章述鑫采訪的第一位人物,就是華人物理學家丁其中老先生。
后來,章述鑫又被借調到夏科院,從事企業戰略研究工作。
九十年代中期,國內出現一大波“下海”潮。
耳邊一直聽說某某“下海”發了財,某某創業大獲成功,某某的工廠生意興隆……
章述鑫從此也動了心。
于是,她也決定辭職“下海”創業。
而章述鑫也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她有著自己的方向。
那就是章述鑫前年去老美采訪華人留學生時,在斯坦福大學見識過的新興事物——互聯網。
這一年,微軟推出windows95、java語言發布。
這也是夏國接入互聯網的第二年,被稱為夏國互聯網商業元年。
這年5月,章述鑫與丈夫張作賢抵押了房子和車子,向銀行貸款800萬元,創立贏海威公司。
她在燕京魏公村開辦了夏國第一家“民營科教館”,到這里可以使用“贏海威網絡”,學習網絡知識。
贏海威的用戶需要先登記注冊,繳納一筆入網費,然后就可以電子報紙、使用網絡聊天室、在論壇里面發言,或瀏覽外網。
可見,贏海威已經具備后來一些互聯網公司的雛形,章述鑫在機緣巧合下成了夏國互聯網的先行者。
成立不久后,章述鑫成立的“贏海威”在閨蜜劉淑賢的幫助下就得到了其家族“劉氏投資”的青睞,獲得了數千萬元的投資。
在夏國,從來不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也是這一年,24歲的寧浪青年丁三石辭去了電信局的工作,提著個箱子去了粵省,兩年后,他創辦了網宜。
剛成立的網宜,由于發展快速,很快就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這一次領投的是“燕山資本”,成為第二大股東。
同樣是在這一年,臨安的一名外語教師向親戚朋友借錢注冊公司,做了“夏國黃頁”,專門給企業做推廣,經過8個月的經營,營業額很快突破100萬元,他就是老馬。
老馬做“夏國黃頁”成功后,又聚集“十八羅漢”成立了“阿里爸爸”。
“阿里爸爸”發展的更是快速,很快得到的資本市場的青睞,這其中就有幾家海外資本。
相比丁三石,老馬顯然更為精明,他雖然渴望資本的幫助,但是不愿意放棄不部分公司股份。
經過多番談判后,“劉氏海外投資”最終勝出。
這家公司投資了2500萬美刀才拿下了20%的“阿里爸爸”股份,也是老馬當時最大的讓步了。
九三年,畢業于寶縣大學計算機系的小馬。
大學期間,他參與開發股票分析系統等項目,展現出對市場需求的技術洞察力。
寶縣大學“產學研結合”的創新氛圍,為其后來創業埋下伏筆。
畢業后,小馬進入寶縣一通訊公司擔任程序員,開始親歷互聯網浪潮興起。
就在這一年,軟件icq風靡全球,小馬意識到中文即時通訊的空白,萌生創業念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