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山上碧霞元君香會大概起源于明代崇禎皇帝時期,但這里人氣并不盛。
當時占據鰲頭的是t州、z州和藍靛廠三地香會,此外還有五座比較出名的娘娘廟,即“五頂”,但妙峰山并不在此列。
直至清代道光時期,因受到皇家青睞,妙峰山碧霞元君香會才逐漸鼎盛起來,這才吸引了華北地區的絕大部分信眾。
津港人對妙峰山的感情不亞于燕京人,津港人與妙峰山有著深厚的情緣。
他們說:“妙峰山的娘娘是最關照津港的,因為妙峰山娘娘廟的廟門正對著津港!”
據說有一年,津港城里從空中飄來了一領席子,人們撿起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妙峰山”三個大字。
“好家伙!這妙峰山距離津港有300多里地,要多大的風才能把一領席子從妙峰山刮到那里去呢?
這不是老娘娘的法力所致,又是什么呢?”
據《舊都文物略》記載妙峰山廟會說:“香火之盛,聞于遐邇。環畿三百里間,奔走絡繹,方軌迭跡,日夜不止。”
妙峰山后來者居上,一躍成為“五頂”之上的“金頂”。
“京西文旅集團”在每年的農歷四月初一至十五,都會在妙峰山上舉辦一場規模盛大的廟會。
號稱“香火甲于天下”的妙峰山娘娘廟會,更是老bj及周邊北方省市影響頗大的民俗展示盛會。
妙峰山廟會每年舉辦春秋兩次,以農歷四月的春香為盛。
廟會活動區域分娘娘廟和香道茶棚兩部分,娘娘廟建在山頂,由靈官殿、惠濟祠、回香閣、玉皇頂等建筑構成。
妙峰山廟會保留了華北廟會以民間信仰為特點的傳統民間吉祥文化。
妙峰山地區曾經還是京西游擊隊的主要活動區域。
劉之野的老戰友老同事鄭朝陽就是在這里參加的gm。
妙峰山下澗溝村,有一座京西情報聯絡站紀念館,便集中展示了在妙峰山地區隱蔽戰線情報工作的g命事跡。
如今的,妙峰山廟會保留了一些傳統節目以外,還做了不少的創新。
每年的廟會以香客祭祀妙峰山“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為中心活動,集豐富多彩的民間花會、戲曲曲藝表演、觀賞自然風光和熱鬧繁華的集市活動為一體。
妙峰山廟會表演的民間組織統稱為“花會”,“花會”按照表演形式分為“文會”和“武會”。
“武會”是在廟會期間進行傳統民俗表演的,免費為游人帶來精彩的民間技藝表演。
作為華北地區獨一無二的民俗發祥地,妙峰山花會已有多年歷史,甚至華北地區的廟會也是從劉家莊地區花會衍生而出。
以前來到妙峰山酬山獻藝的民間藝人都是自籌車馬,每檔花會必是分文不取。
現在卻不一樣了,“京西文旅集團”都是高薪聘請,車接車送,報銷來回所有費用。
花會演員身著古裝、帶著臉譜,帶來五虎少林會、中幡會、高蹺會、秧歌會、小車會、旱船會等技藝表演,并用地道的香會語言再現明清香會盤道、打知、換帖、叫門、參駕等內容,再現了明清廟會的歷史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