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方打得激烈,鄒紋懷越是全力付出,越為后來與邵氏決裂埋下了伏筆。
邵氏在電影界最引以為傲的類型,莫過于武俠片。
提到武俠片就不得不提大導演張切,而他的那部《獨臂刀》破天荒啟用新人王宇來試水,沒有想到電影上映后票房飄紅過百萬,王宇也一躍成為了新一代到“獨臂刀王”、武打巨星。
屬于“邵氏武俠”到時代就此拉開序幕。
邵義夫這個人可以工患難,但絕對不能共富貴,對待功臣比較吝嗇。
“頭等人才,三等職務,特等權力”,這句令人感到唏噓到描述便是導演張啟發替鄒紋懷所道出的不公。
鄒紋懷前后在邵氏公司的十三年里,先后參與宣傳、制片、統籌等,替邵義夫運籌帷幄,所邵氏江山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多年來邵氏的總經理換了三任都沒有輪到鄒紋懷。
為此,鄒紋懷也不是沒有自己爭取過。
他曾主動像高層提出索要分紅,卻被邵義夫冷處理對待。
不久后,方義華進入到邵氏管理層,鄒紋懷到權力再次被削減……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都那桿秤。
于是,鄒紋懷的心徹底涼了。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皺紋懷已在邵氏明顯感覺到隔閡。
于是,鄒紋懷毅然決然離開了一手栽培他也令他感到心寒到邵氏帝國。
對外的說法是,因為邵氏往后要主攻電視產業與鄒紋懷的理念不同而分道揚鑣。
但他的好友都明白,無非是鄒紋懷被排擠,沒有得到應得的那份功。
私下里,鄒紋懷與好友何慣昌曾經透露,認為在家族制的邵氏公司,他們已經觸到“玻璃天花板”,不可能再有上升空間。
“人在一個地方呆久了,總會有想改變的時候。
而且,我跟邵老六其實是同一類的人。
一小片天底下有兩個我們,實在是太擠了點。”鄒紋懷這樣回答劉述棟他當初出走另立山頭的原因。
皺紋懷不是一個人走的,他還帶走了自己培育出來的那批人。
包括邵氏制片部副主任何慣昌、邵氏刊物《南國電影》總編輯梁豐等,以僅僅200萬的初始資金創立了屬于自己的“嘉禾影視”。
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作坊卻在接下去十幾年間以雄獅的姿態與邵氏分庭抗禮。
那時的香江,自有“邵氏出品,必屬佳品”的美譽,也有嘉禾陸續推出許慣文、程龍、洪軍寶、元標等的新一代喜劇、功夫血液。
“嘉禾”將類型電影嘗試新的內容手法,真正摸出觀眾想要、喜歡看的內容,并且在自己的道路上一以貫之,成為當時非常受歡迎的類型電影。
而在與邵氏糾纏的旅程中,最為人熟知也是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李曉龍之爭”。
當年剛從美利堅返回香江的李曉龍,想在本地有一番自己的發展,卻被邵氏的高層方義華要求以低薪且演配角的要求鬧得不歡而散。
正巧,在電視上看到李曉龍的鄒紋懷將這枚邵氏“遺珠”納入自己門下,慧眼識珠,并為其量身定制了多部享譽國際的“實戰型”動作電影。
李曉龍的加入,打破了邵氏一家獨大的局面,也給當時尚處相對弱小的嘉禾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當看到如日中天的李曉龍時,邵義夫才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一枚多么可貴的大將,想要花重金挖角。
據說,當時的鄒紋懷也是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