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
郭靖、黃蓉整歐陽鋒的橋段不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第二冊帛書是《劍十三式》。
看到這個名字,岳川浮想聯翩了一下。
然而,并不是。
姜十三將自己對劍術的修行和感悟記錄下來總結的十三個招式。
這種外招倒是可以修煉、借鑒。
第三冊帛書是《符經》。
里面記載了幾個常用的符文篆字,以及繪制時的注意事項。
可以通過畫符直接施展,也可以將法術封存在符紙中,待需要時施展。
岳川暗道:如果能制作出符紙,是不是也能將符詔里的五行符咒封存下來,待需要時使用?
可惜,土地廟里沒有符紙。
岳川翻了翻《符經》后面的內容,也沒有制作符紙的方法。
“沒有就沒有吧,現畫現用就是。”
疾風符:召喚疾風之力繚繞自身,提升速度。
“使用時是不是還得喊一聲哈撒給?難怪胡二腿都跑斷了,還是跑不過姜十三。”
烈焰符:召喚烈焰沖擊敵人,爆炸并附有灼燒效果。
“這就是差點把黃三烤了的東西吧?還好黃三的盾牌擋了一下。”
金鐘符:觀想金鐘之力,具現護體。
“這就是姜十三那個徒弟使用的護身靈符吧,可惜中看不中用。”
但是看了說明岳川才明白,并不是金鐘符不給力,而是這東西的防御有次數限制。
根據品質高下,能扛五到十次普通程度的攻擊。
正常對手就是掄大錘也得掄上好幾次才能破開。
但是,撓癢癢程度的攻擊一樣會觸發金鐘效果。
正是這個細節,導致姜十三的徒弟抓著一沓金鐘符卻還是不敵蜂群,最終飲恨。
“雖然不是絕對防御,但好歹能抗兩下,高手過招只爭毫厘,用得好完全可以逆轉生死。”
然而繪制金鐘符還需要觀想的配合,并不是有手就行了。
帛書上有金鐘形象。
并非繪制,而是刺繡。
線條清晰、紋路精致、色彩鮮鮮艷,金鐘上符篆深淺和紋路的凹凸都表現得一清二楚。
看到這里,岳川心中贊嘆:姜國刺繡,果真冠絕天下。
至于最后一個帛書,則是岳川最為關心的煉器。
“原來如此!”
岳川一直不明白怎么讓器具擁有特殊的功效。
比如“山”字紋的銅劍。
人家造的可以令劍身增重十倍。
而自己在銅磚上刻字,消耗同樣法力,卻只能增重一倍。
后面再試,甚至一倍都沒了,純正的磚。
看了煉器的概述岳川才明白,是自己的方法錯了。
法器上的符文篆字并不是后期雕琢紋飾上去的,而是在成型那一刻就伴生了。
比如軒轅劍。
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
這個“刻”與“書”都是在劍成之前就完成的,而非劍成之后。
金鐘符上的金鐘也是同樣的方法煉制而成,而非拿一個銅塊在上面雕花。
讀過帛書,對煉器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岳川才明白,法寶并非死物,而是真正有靈魂,或者說,有靈性的。
煉器就是造物!
每一個法寶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有自己的形體,甚至有自己的靈魂。
世上或許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但絕對沒有兩個相同的法器。
“煉器方法有很多,但姜十三只知道其中一種,這一種又大致分為兩類:一類需要殺生,一類不需要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