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合出殯這天,岳川給他送上一份大禮。
“這是貍花貓冒死去王宮取來的。”
岳川不知道貍花貓為什么突然抽風,但這并不妨礙岳川美化一番。
看著那一袋向日葵種子,南郭離雙眼迷離,如果有眼淚的話,怕是早就成河了。
南郭合也感慨的嘆息一聲。
“這只貓兒,我待它寡情,它對我倒是有義。”
然后南郭合猛地一愣,“什么,今天我出殯?”
但是仔細一算時間,好像真就差不多了。
“土地公,讓我再看看今日的場景吧。”
岳川笑了笑,抬手一揮,就把牌位前的場景轉了過來。
《禮記·王制》中就有明確規定,稱“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
這里的“殯”指的就是停柩不葬,“七月而葬”則是指天子去世后需要停靈滿七個月方可安葬,諸侯是五天以及五個月。
南郭離是小國王后,可以享受高規格的禮制,但南郭合只是一介平民,相對就簡單許多。
《禮記》“問喪”篇有載:“三日而后斂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
平民百姓基本上停靈三日就該下葬了。
畢竟老百姓家里比不得帝王家,每天都要辛勤勞作,三天不勞作真的就是極限了。
南郭合家境稍稍好一點,而且前來吊唁的弟子門人眾多。
還有很多身在外地的弟子門人得到消息,星夜趕來,所以從一開始定的就是七天。
平民百姓家里不比帝王,沒有那么多香料、藥物保障尸身不腐,此時又非寒冬臘月,七天也是極限了。
原本空曠的院落中,此時已經聚滿了人。
弟子們一個個披麻戴孝,神色悲傷。
有些熟絡的弟子自發聚在一起,彼此不熟的弟子也大都能搭上關系。
都是姜國土生土長的人,一說家住何處,家父何人,基本都能扯上些關系。
就算偶爾有幾個外地的,也能以其他同窗為紐帶,迅速敘上長幼。
這個家里是販賣菜蔬的,周圍鄰居買菜都會去他家,很是熟悉。
那個家里的販魚的,誰家吃魚都會找他預定,第二日去買。
還有收雞子的、賣醋的、磨油的、鞣革的、制鞋的。
當然,更多的還是城中無業者,乞兒出身。
只是這些人跟隨南郭先生學習之后,要么自己為自己找了個吃飯的門路;要么被南郭合推薦給已經立業的弟子們,跟著學手藝;又或者被南郭合贈予一些干糧、盤纏,遠走他鄉。
眾人在一起說起讀書的趣事,說起南郭先生對自己的教導,動情處,一個個掩淚長涕。
此時并沒有“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說法,喜怒哀樂人之常情。
哭泣,是真情的流露,并沒有什么羞恥。
一群大男人抱頭痛哭并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相反,會吸引來更多的人,跟著一起哭泣。
在這里,他們共情、同悲。
料理喪事的黑臉大漢看著這一幕怔怔出神。
連日忙碌,新棺材已經劈好了,并且里里外外打磨了一遍,一根毛茬都沒有。
相信主人家睡在里面一定很舒服,絕不會因為扎得慌而翻身。
外表也抹好了大漆,看上去烏黑烏黑,卻又黑得發亮,隱隱透著一股紫意。
最后兩日,吊唁的人也基本都到齊了,不用再每日唱名。
所以,黑臉大漢有更多的時間坐下來思考和感悟。
他想了很多,也悟了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