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沒辦法,只能在整張板子上掏出一個刺猬形狀,燈光從這個形狀里照出去,漆黑的幕布上就有了一只白色刺猬。
好在白刺猬鏡頭不多,而且它的能力是治療,大都擔任團隊后援保障,既不需要和其他角色聯動,也不需要參與戰斗。
這一場戲效果也不錯。
借著姜十三這個支點,人們對刺猬精怪生出了極大的好感,對精怪的印象也從抗拒、畏懼變成樂于親近、樂于了解。
感受到這一幕,岳川笑了。
目的達到了。
人與精怪的和諧。
借助這個故事,總算扭轉了精怪在人們心中的固有印象。
就像幕布上那個白色的小刺猬。
它雖然呆板、聲音,一動不動。
但是它的存在,就等同在人們根深蒂固的思想中撬開了一道縫隙,在永夜的漆黑中灑下一道光。
這道光柔和、細微。
但是對黑暗中的人們而言,它就是一條通天的繩索,可以攀援著脫離永夜,看一眼日出。
梆子響起,表演結束。
但是與以往的熄燈不同。
城隍廟幕布上依舊亮著,白色的小刺猬依舊停留在原處。
梆子又響了一聲,小刺猬才消失不見。
人們嘆息出聲,忍不住為小刺猬的消失而惋惜。
燈光重新亮起,大家卻無心關注,而是四下張望,尋找小刺猬的蹤影,久久不愿散去。
又是一天過去。
黑山老妖來襲,打傷了采藥的小刺猬。
看到這一幕,觀眾們離奇憤怒,紛紛罵咧著打死這個樹精。
姜十三去報仇,卻打不過樹精,慘敗二回。
于是在小刺猬的提醒下,去找狐貍精怪幫忙,一群狐貍精怪施展火焰法術,成功滅掉樹精。
人們齊聲歡呼,喝彩連連。
甚至有人喊出“狐貍精我愛你”的宣言。
胖狐貍、瘦狐貍,以及胡十二它們全都高興得上躥下跳。
梆子一聲響,表演結束。
不過人們久久不散,湊在一起討論狐貍精怪的事情。
很多人都聲稱自己見過一只模樣奇特的狐貍。
或是在城里,或是在野外,也有山中,或者林下。
之前只以為是尋常野物,現在看來,八成是有什么事情找自己幫忙,可惜了自己當時魯鈍,沒有領會,錯失成為大俠的機遇。
又是新的一天,姜十三繼續踏上尋找食物的道路,在過河時隨行的白馬受到驚嚇,失去控制,踩翻了木筏,一行全都落入河中。
隨即,巨大的蛇形精怪出現,吃掉了他們的白馬。
不過,精怪并沒有繼續商人,而是把姜十三等救到岸上,開始了后續的劇情。
卻不知,與此同時,遙遠的吳國,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吳國使團回程的路上途經大河,一行人乘船渡河。
但是疾風襲來,暴雨驟降,江河掀起滔天的波浪。
更不幸的是,船身觸礁,斷成兩截。
人馬落水,蛇形精怪浮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