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說“偏離主題,沒有主線”,只能回答,我的主題就是“胡黃白柳灰”五大仙家:
五大仙家種田、五大仙家打工、五大仙家說書唱戲、五大仙家喝酒吃雞、五大仙家出馬保家、五大仙家參與百家爭鳴、五大仙家建設人人如龍的新世界……
雖然不是固定著主角的視角,偶爾會切大黃,但是誰讓主角不能出門呢,總不能硬抬著他參與到其中吧?
總體來說,還是形散意不散,一直在圍繞“五大仙家”的發展推進劇情。
種地只是其中一個環節,雖然是貫穿始終的環節,卻不是唯一或全部。
如果我一直埋頭寫種田的話,估計現在已經走進死胡同,撞上南墻了。
多書名測試時,有一個書名《百家爭鳴?算我五大仙家一個》,這也是大黃現在一直在干的事情,諸子百家會陸續出現,一一碰撞。
五大仙家各不相同,角色的安排也都有分工,有交互,但不會有重疊,他們會通過不同方式融入到世界的各個階層、各個角落,與人共生共存,就像現實中一樣。
書中有些東西是開書時設定的,但有些東西是寫書過程中不斷碰撞,迸發的靈感。
比如“禾下乘涼”引申出的“稷下乘涼”。
“稷”,谷神,或者說農業之神。
與代表土神的“社”合在一起,就是“社稷”,立國之本,立政之基。
對這個話題,我剛開始是不敢碰的,唯恐寫不好,被罵,或者被當成是炒作、蹭熱度什么的。
不過書中提到神農,清一色的“淚目”、“懷念”、“袁公千古”,我也逐漸放開手腳。
現在網上很多人都是喊“袁爺爺”,不過我上小學時,課本上還是“袁隆平伯伯”,配圖是穿著襯衫,手持稻穗的情景。
不是托大,而是想表達一句,那時候袁爺爺真的還很年輕,臉上也有肉,氣色好,沒有老年斑。
見過袁爺爺年輕時的模樣,真好。只是沒想到他會突然老去。
昨天,5.22日午飯后,是袁爺爺兩周年,本想書里提一下,后來感覺不需要這么矯情,默默懷念,用文字去書寫、去銘記,這樣更有意義。
所以,好好寫“稷下乘涼”的故事和理念。
袁爺爺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農田就是他的第二個“家”。
劇情到300章,主角終于攢夠香火,可以自由行走了,不再是端坐在供臺上的泥塑木雕。
后面的故事會更加自由,可發揮的余地也更多。
不說別的,至少打架的時候主角可以沖上第一線了,不用總是退在眾人身后,跟個老六似的。
最后,感謝你我相遇、相知、相守。
作者菌不太會說話,只能用五更回饋大家。
最后是開書前設計的五大仙家資料,現在五仙聚齊,放出來給大家看看,僅供參考。
文中五大仙家設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