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前再次排起了磕頭的隊伍。
人們心中既是對姜十三的懷念,又是對城隍廟的感謝。
感謝城隍老爺,將這個故事帶回姜國,展示給眾人。
胡五、胡六被迫營業。
不過他倆充分發揮上課時睜著眼睡覺的天賦,來一個人、蓋一個章、發一個券,睡覺干活兩不耽誤。
城隍廟下,岳川和眾鬼一起吸食。
鬼物們吸收的是人們情緒強烈波動時散逸的細碎能量。
直到這一刻它們才明白,原來不光嚇人,讓人感動得痛哭流涕也一樣可以獲得能量。
岳川吸收的則是香火之力。
剛才那一下涌入上萬香火之力,規模之大把岳川都驚呆了。
之前羨慕老面神一天一萬。
但老面神的香火來源是千家萬戶,而自己,就這一波啊,姜國這一座城而已。
一波之后,人們再叩拜已經沒有香火之力的產生了。
但岳川還是如約給他們發了美食券。
做人要言而有信,做神仙更是如此。
不過岳川疑惑:
“按道理,這些人感激的是姜十三,叩拜的也是姜十三,可為什么信仰之力都到了我身上?”
“姜十三魂飛魄散,消泯于世間,不可能存在了。但是,這些香火怎么都應到我身上了呢?”
岳川琢磨來、琢磨去,只能將其歸咎為,此姜十三非彼姜十三:一個是真實存在的三次元活人,一個是文字工作者筆下勾勒的二次元虛擬人物。
“難道說……作為這個紙片人的創造者,我理應擁有其一切,就如之前的蝗廟一樣。”
這……
岳川靈光一閃,他腦海中浮現出上輩子看過的一句話。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可以理解為樹立品德,秉持操守。
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可以理解為建功立勛,守境安民。
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可以理解為發表言論,著書立作。
這就是歷代名士倍加推崇的“三不朽”,達到三不朽,才可以封圣。
歷史上符合三不朽標準的寥寥無幾,傳統儒家認為只有四個人: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另一個觀點則認為只有孔子、王陽明、曾國藩。
孔子在立德、立言方面為萬世師表,被稱為圣人。然而在立功上,孔子并無建樹,在魯國,政治理想得不到施展,周游列國,又惶惶如喪家之犬。
孟子被稱為亞圣,與孔子一樣,在立德、立言方面完美,在立功上乏善可陳。
朱熹有立言,無立功,德行巨虧,直接出局。
唯獨王陽明、曾國藩當之無愧。
岳川忍不住思考自己。
立德,自己書寫“文以載道”,雖然有造紙的功勞,但其中也包含了宏偉遠大的志向。
立功,自己拯救姜國百姓,獲得功德獎勵,外加一個蝗廟,雖然不大,但確實給了。
立言,自己宣傳“姜十三”,雖然沒有功德獎勵,但是獲得了香火,以后誰說得準呢?
照這樣說,“三不朽”不僅僅是家國百姓們認可圣人的標準,還是功德發獎勵的方向。
“立德難!對個人要求極高極高,我要不是兩世為人,站在先賢諸子百家萬代的肩膀上,也生不出文以載道的志向。”
“立功說易也易,說不易也不易!除了自身,還有諸多外部因素,變數太多了。”
“反倒立言最為簡單,也最容易實現!”
想到這,岳川暗下決心:明天就是《大俠姜十三》的結局了,一定要奉上一場完美的謝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