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城隍廟以及各地的土地廟,香火非常旺盛。
家中“有事”的人找城隍或者土地,肯定要帶供品,最常見的就是雞了。
“事情”辦完,上廟里還愿,也不能空著手,再帶一只雞。
所以,姜國的雞很暢銷,需求量非常大,不愁賣。
再加上稷下飯莊每天都在收購公雞、母雞、雞蛋,很多老百姓都躍躍欲試養雞了。
養一只母雞,兩天收一枚雞蛋,隔三差五拔幾根毛,攢起來都能跟貨郎換東西。
這一天天的,都是錢啊!
很多人大事糊涂,但小事絕對精明,甚至是狡猾。
如此一來,雞在姜國就完成了一次循環。
《雞政》提供雞苗,百姓負責養大,并且在養殖過程中收雞蛋、拔雞毛獲取利益,最后還能賣雞獲取財富,然后買入更多雞苗……
稷下飯莊則獲得了源源不斷的雞蛋、雞毛、成雞,能夠持續、穩定提供葷菜、肉食。
姜國的仙家成員有了口福,孔黑子師徒等人也跟著受益,參與建造稷下廣場的八百少年也可以跟著喝口湯,啃塊骨頭。
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借此讓各個環節的人群都能受益、獲利。
這也算是一種“稷下乘涼”。
嗯,感謝雞為姜國做出的卓越貢獻。
《馬政》是《雞政》的擴大版,涉及環節更多、投入成本更大、技術要求更高。
但是跟《雞政》一樣,《馬政》用好了一樣能讓百姓獲利,甚至是致富,達到“稷下乘涼”的目的。
孔黑子總結的《馬政》幾十頁,基本圍繞官府養馬和民間養馬展開。
官養就是各國委派官員,布置場地,引入馬種,自行馴養。
從官員設置、俸祿多少到根據馬駒成活數量進行評查賞罰。
民養就是把馬分配給百姓,風險共擔、收益共享。
除此之外,還用抵免徭役、賦稅的方式獎勵民間,提升其積極性。
岳川眉頭微蹙,“先生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還望先生指教。”
“官養馬,必定會導致加征馬稅,官府吝嗇財貨,卻不惜人力,必定征發徭役,以供馬政。然后這部分增加的徭役除了用來抵消民間養馬減免的部分,還有很大剩余。先生《馬政》本為良策,卻不料成了害民的苛政。”
聽到這話,孔黑子臉色一白。
他深知各國君王尿性。
生病了老百姓不知道,怎么讓他們知道呢?那就加個稅吧。
病好了老百姓不知道,怎么辦呢?再征一次稅吧。
看上一棟宮殿,想造,沒錢怎么辦呢?加!
本王想搞馬政,但是沒錢怎么辦?加稅!
岳川又說道:“民養馬部分,官府和百姓地位是不對等的,先生如何保證官府會依約行事?又如何保證百姓的利益不受損?還有就是,某些百姓會不會為了免除徭役、賦稅而討好官吏,自己貼錢養馬?”
孔黑子臉色更白,“那依岳先生之見,當如何解決?”
“當然是《馬政》無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