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只能把生意獨立出來,在隔壁開茶館。
人人都愛聽書,人人都聽姜十三。
你講哪一章都行,只要是跟姜十三相關,聽眾們都沒意見。
畢竟寓教于樂。
人生最大的樂趣不就是學習一些無用的知識嗎?
所謂無用,只是眼下無用。
但是將來某一天,隨便抖個機靈,這知識不就用上了嗎?
人總是抱怨自己不能“靈機一動”,不能“急中生智”。
卻不知,所謂靈機和急智,都是“無用的知識”匯集起來的。
腦瓜里面空空如也,僵尸看了都嫌棄。
現在,就是“無用的知識”最有用的時候。
說不定在茶館里耳朵掛上那么一下,就拿到戶籍了呢。
這可是改變人生的機緣!
對于一窮二白的人而言,這可能是他們祖宗八代加一塊,唯一一個改變自己命運,改變子孫命運的機會了。
場場爆滿,人人叫好,天天都是滿堂彩!
按照原計劃,每天只演出兩場,剩下的時間吃飯、睡覺、娛樂,跟小伙伴們聊天打屁。
可是看到聽眾們如此熱情,胡七胡八也精神亢奮,渾身燃燒。
加更,加更!一天四更、五更!
不吃飯、不睡覺、不娛樂,也得把聽眾老爺們伺候好,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大家的捧場。
于是,兩只狐貍從早晨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
要不是姜國夜間宵禁,恐怕還得通宵演出。
茶館關門之后,兩兄弟也沒有閑下來。
收拾大廳里的桌凳,打掃地上的衛生,里里外外收拾整潔,干干凈凈迎接明天的客人。
除此之外,兩兄弟還得通過看書充實自己,豐富自己。
不光是《大俠姜十三》,還包括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識。
演出時候偶爾有人提問,自己得做出解答。
比如有人問姜十三學藝的“稷下學宮”是什么,跟隔壁的“稷下飯莊”是什么關系。
這個問題胡七胡八知道怎么回答,但是其他的問題,兩兄弟要么吞吞吐吐,要么支支吾吾。
不會啊!
它倆是姜國通沒錯,但姜國之外的東西,它倆也兩眼一抹黑。
尤其是孔黑子瘋狂灌水,里面有很多專業的詞語和句子,兩只狐貍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
沒辦法,只能先把內容劃出來,然后找機會去向孔黑子請教。
好在孔黑子經常熬夜趕稿,每天都是秉燭夜讀,兩只狐貍拿著書本拜訪也不會打攪休息。
看著《大俠姜十三》上被胡七胡八用鋼筆劃線的字詞和段落,孔黑子老懷大慰。
真是愛學習的小精怪啊。
教書育人,這也是教書育人啊。
把一個人教成人,和把一個精怪教成人,哪個收獲更大,成就更高呢?
孔黑子說不上來,只能說:有教無類,真正的有教無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