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神色中帶著一絲憂慮,看向孫悟空問道:“悟空,如今這烏雞國之事,我們該如何計議此事?依為師看,此事還當小心謹慎為妙。”
孫悟空咧嘴嘿嘿笑道:“師父莫要擔憂,到現在還不知俺老孫的本事?想俺這一路西行,降妖除魔,打殺的妖怪那是不計其數。就這烏雞國的事,能難得住俺?明日只管大大方方前往皇宮,俺老孫倒要瞧瞧,這所謂的妖怪究竟有多大的本事。”
原本的西游,孫悟空不過太乙,如今的西游孫悟空已是大羅,這大羅金仙又豈能有任何后天跟腳達到?
可以說,后天跟腳金仙已經是頂峰了,惟有先天才可能進入大羅?
大羅金仙級別的來西游當妖怪?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故而一路西行孫悟空則是直接橫掃過來。
唐僧微微點頭,對于孫悟空還是很信任:“為師自然知曉悟空你的本事,神通廣大,降妖除魔不在話下。既然你如此有把握,那明日我們便前往皇宮兌換通關文牒。屆時,為師也好趁機向這國王諫言,勸他莫要被妖孽蠱惑,盡早遠離那作祟的妖怪,重新重視佛法,皈依佛門才是正道。”
一旁的方丈聽聞師徒二人的對話,心中不禁感慨萬千,趕忙上前一步,對著唐僧師徒深深作揖:“烏雞國之佛門存亡,如今全系于諸位天朝高僧身上了。貧僧在此,代烏雞國所有向佛之人,多謝諸位高僧大發慈悲。。”
孫悟空拍著胸脯,大大咧咧地說道:“好說,好說。方丈就放心吧,有俺老孫在,定叫那妖怪現出原形,還烏雞國一片安寧,讓佛門重新興盛起來。”
原本的烏雞國,是文殊的獅子把國王推入井中,前來為妖,而現在殷子煜早作布置,則文殊的獅子就沒有再來,則烏雞國的情況自然截然不同。
次日,晨曦初照,唐僧師徒四人精神抖擻,一同直奔烏雞國皇城而去。
行至皇城之下,那巍峨的城墻仿若巨獸般橫亙眼前,彰顯著皇家的威嚴。
四人告知侍衛自己乃是從東土大唐而來的僧人,侍衛不敢怠慢,立刻稟報后,引領他們徑直朝著皇宮大殿走去。
踏入大殿,殿內莊嚴肅穆,金磚鋪地,玉柱擎天。
國王高高在上,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冷峻地看著四人步入大殿。
不多時,有人將通關文牒呈送到國王面前。
國王微微低頭,目光掃過四人,開口問道:“你們便是從東土來的和尚?”
唐僧趕忙雙手合十,口中念道:“阿彌陀佛,貧僧正是從東土大唐而來,奉大唐皇帝旨意,欲往西天拜佛求經。”
國王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問道:“取經有何好處?早聞東方乃天朝上國,仙神眾多,為何反倒偏向西方那小道?”
唐僧神色莊重,當即說道:“陛下有所不知,如今東方之地,眾生多陷貪淫樂禍之境,多殺多爭之風盛行,仿若置身是非惡海之中。貧僧西去取經,正是為了求得真經,以普度眾生,拯救萬民于水火。”
國王聽聞,臉上浮現出一抹冷笑,問道:“哦?你竟說取經可以普度眾生?”
唐僧見狀,繼續耐心解釋道:“貧僧來到貴國,聽聞此地僧人已然絕跡,實在痛心疾首。陛下,萬莫要誤入歧途。信佛,可讓人心存善念,遠離惡念紛爭。佛法能洗凈眾生心靈之垢,指引眾生走向正道。一國之君若能倡導信佛,上行下效,國內必將一片祥和,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昌盛繁榮。”
然而,國王聽后,那冷笑愈發明顯,并未將唐僧的話放在心上。
此時,孫悟空卻無心聽這國王與師父的對話,一雙火眼金睛搜尋妖怪蹤跡,不由地打量起整個皇宮。
最終孫悟空目光一凝,透過重重宮墻,看到了皇宮之外的一座白娘娘廟。
只見那廟宇周圍,無窮無盡純凈的信仰之力如滾滾洪流般涌入廟中。
在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之下,這一切無所遁形,此時孫悟空心中頓時斷定,這白娘娘廟必定與那妖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而唐僧的話,卻讓國王面色一沉,眼中閃過一絲不悅,直直地看著唐僧,冷冷說道:“和尚,這烏雞國的大小事務,輪不到你一個外來之人插手。通關文牒已然給你蓋好,你等速速離去,莫要再在此地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