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如同,當遇到疾病之時,虔誠求佛讓自己病愈跟堅定能尋的良藥活下去的執。
兩種信仰看似相同,都需要依靠眾生,但是內核是完全不同,對待眾生的態度也是完全不同。
當然了,心界也不是無敵的,也是根據其修為來定論執念能量的高低,調動心源力的高低。
在心界之中,有農夫耕種時,執念畝產萬斤,執此念數年,凝聚心源力,則田地豐饒金穗。
有書生在心界讀書時執念自身之文可載大道,執念成型之后,可成言靈墨痕。
與佛教推行的信仰不同,對待眾生,無論是佛還是仙神都是當做養料,而心界視眾生則是真正的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在物質世界需要跟腳來劃分高低貴賤,賤者則必然淪為信仰奴隸,生產養料的存在,在心界則是以本心無限大為根本,誰也不會比誰賤。
因為心界本源的壯大,需要靠眾生執念的高低,眾生執念的高低則是代表了眾生自我意志的強大。
而殷子煜在封神之時,以修心而成道,殷商南渡萬民則成心界成型之根基,這十萬年時間匯聚了無窮的心源力。
不然的話,白素貞絕對無力凝聚混沌鐘。
一般心界的人是肯定做不到的,但是這是殷子煜的世界,殷子煜掌握心界法則之力,可以讓人最大程度做到這些。
此時三界都看向心界,看著這殷子煜到底要如何謀劃,烏雞國的故事到底要走向何方。
唐僧一眼瞧見孫悟空,頓時喜出望外,高聲喊道:“悟空!”
孫悟空趕忙奔至唐僧身前,焦急問道:“師父,他們沒為難你吧?”
唐僧則是有種驚嚇過度的樣子說道:“悟空放心,為師并無大礙。”
這時,白素貞看向孫悟空,緩緩說道:“猴子,此刻我便讓你弄清楚這烏雞國究竟為何如此,待你知曉一切后,再決定是否還要與我一戰!”
孫悟空聽后,一臉狐疑地問:“到底發生了何事?又為何要驅逐僧人?”
而國王對于唐僧等人則是十分的不待見,目光冷冷掃向孫悟空,斥道:“你們這些僧人,當真是無理取鬧!你們自以為秉持善念,卻不知給烏雞國帶來的是滅國之危!”
唐僧聽了,雙手合十,一臉篤定地反駁道:“阿彌陀佛,陛下,佛門慈悲為懷,普度眾生,怎會給烏雞國帶來災禍?定是其中有所誤會。”
國王冷笑一聲,大聲說道:“誤會?三十年前,烏雞國遭遇大旱,赤地千里。那時寡人禮敬佛門,整個烏雞國的其他道士都遠走車遲國。寡人帶著全國僧人,每日誠心祈雨,如此數年,卻連一滴雨都未曾落下。可白娘娘到來之后,傳授烏雞國萬民降雨之法,便解了這滅國之危,保全了烏雞國的萬千百姓。和尚,你來告訴寡人,你們這些僧人又有什么用?”
“大旱之時,餓殍遍野,百姓苦不堪言。可那寺廟之中,卻藏有大量糧米,卻從未拿出救濟百姓。甚至為了能讓金身佛像更加莊嚴,耗費無數錢財。寡人無奈之下,只能驅趕僧人,開倉放糧,又將那金身佛像賣與車遲國,換得糧米,這才解了烏雞國的滅國之困。僧人,事已至此,你還有何話說?”
國王說完之后,唐僧頓時吶吶不能言,只能說:“這未能降雨,未必跟跟佛門有關系,陛下何故遷怒與佛門。“
而孫悟空聽后則是愣住了:“這是真的?”
國王聽后當即喝道:“心界助我凝聚三十年之景象!”
在國王的強烈執念之下,瞬間整個烏雞國三十年前的景象展現在眼前,三十年前烏雞國餓殍遍野的慘狀如畫卷般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