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面露欣慰之色,頷首道:“不錯,悟空有如此悟性,貧僧甚是欣慰。”
唐僧一眼瞥見觀音菩薩降臨立刻恭恭敬敬地伏地拜見:“唐三藏拜見觀世音菩薩,菩薩慈悲。”
白素貞見此,亦盈盈下拜,恭敬說道:“白素貞見過觀世音菩薩。”
孫悟空撓了撓頭,一臉急切地向觀音問道:“菩薩,這烏雞國國王所言,可是真有其事?為啥僧人誠心求雨,卻一滴雨都不降?是不是天庭之因?”
觀音菩薩神色悲憫,輕輕嘆息一聲,緩緩說道:“悟空,這烏雞國之事,其中緣由頗為復雜。司掌降雨,乃是天庭獨有的權柄。但凡求雨,需由撰寫表文,呈于天庭,天庭才會依例安排降雨。這三界之中,無數國度,若是缺雨,自要以表文求雨,如此天庭方才安排降雨。而僧人并不諳此道,沒有遵循天庭既定的求雨規矩,縱是萬僧祈雨,亦是徒勞無功。這便是國王遷怒于僧人,進而驅趕他們的緣由所在。”
孫悟空聽后抓抓頭皮:“原來如此,這次俺老孫錯怪這白娘娘了!”
觀音點點頭說道:“悟空,速速保護你師父,西去取經吧!”
這烏雞國之事,觀音不想讓悟空繼續深究下去,擔心給殷子煜小事變大事,再不讓孫悟空驅逐白素貞,和稀泥一般的直接結束了這烏雞國之難。
烏雞國的根本,各方大神都看的清楚,正是因為要鋪墊文殊獅子的難,結果卻被殷子煜搶了先機,剛剛鋪墊好,白素貞在殷子煜的安排之下提前來了,等于是打亂了佛門的安排。
這件事雖然佛門早就知曉殷子煜干預,但是又能如何?
西游人還沒到,先爭起來毫無意義。
預防的話,也無從預防,因為根本不知道殷子煜到底謀劃什么,亂預防的話,擔心被引入局中不可自拔。
現在佛門已經是學會了,抉擇大事絕對不能有沉沒成本,烏雞國讓就讓了,沒什么大不了。
至于旱災的問題,觀音一番解釋,直接甩到了佛門不善祈雨上,雖然有小毛病,但是倒也無礙。
孫悟空聽聞觀音所言,恍然大悟,抓抓手背說道:“原來是和尚不善祈雨這緣故,俺老孫還琢磨著是不是天庭雨部故意不給降雨,正打算上天庭去問問那些老兒。既然菩薩都這么說了,俺老孫便不去找他們的晦氣了。”
觀音菩薩面露欣慰之色,輕輕點頭:“悟空,既已明白,便快些保護你師父西去吧,莫要耽誤了取經大事。”
孫悟空咧嘴一笑:“菩薩放心,俺老孫這就西去。師父,咱們走吧!”
唐僧微微頷首,輕拍馬鬃,示意啟程。
沙僧默默地挑起行李擔子,扛在肩頭,八戒則嘟囔了幾句,不情不愿地挪動腳步,跟在隊伍后面。
一行四人就此離開了烏雞國,踏上了繼續西行的道路。
看著唐僧四人西去,白素貞自然是不會阻攔,觀音都來了,也沒有什么好阻攔的,況且烏雞國乃是西游第一難,勉強算是過了烏雞國一難。
對于這些沒有剿滅烏雞國的瑕疵,只能是暫且忍了,這是佛祖的決議。
對于觀音的抉擇,宓妃說道:“子煜,此番烏雞國這一難,佛門果然還是忍下了這口氣。只是他們找的這個借口,倒也巧妙,竟將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佛門不懂祈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