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家里人每頓飯只吃一個窩窩頭根本吃不飽,李杰特意還在燉雞肉的鍋邊上貼了一些餅子,倒是頗有幾分地鍋雞的味道。
李父李母帶著兩個小家伙回到家里的時候,看見堂屋的大桌上放了一大盆子的土豆燉雞,旁邊還有一罩頭子的巴巴子。
(饃罩頭子和巴巴子,我們這邊的稱呼,圖片我放評論里面了)
看著桌上豐富的飯菜,李父和李母以及兩個小家伙都是一愣。
之前家里連飯都快吃不上了,擔心家里三個孩子餓壞了,時不時還要靠大房和二房那邊接濟一些粗糧填填肚子。
現在居然能吃到如此豐盛的飯菜,李父和李母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
“小杰怎么做這么多的飯啊?這么多巴巴子,得用多少面啊?”
看著眼前落成一小堆,還沾著一些雞肉湯汁的巴巴子,李母有些抱怨的說道。
雖然自己家這個三兒子最近總是能搞到一些吃的,但總歸是小孩子,不知道日子是慢慢過的。
現在可是鬧饑荒呢,聽說有的地方連飯都吃不上,一大群人四處逃難,就是為了找個地方可以弄口飯吃。
李家村去掉每年交的公糧以及上繳大食堂的一些糧食,再留下一些當村里的儲備糧。
最后能分到家里當口糧的糧食是微乎其微,大米和白面基本上都不舍得吃,都是拿到公社或者是縣里找人兌成粗糧。
農民們很苦,雖然一年四季起早貪黑的種糧食,但很多農民還會被餓死。
李杰其實也知道母親說這話的意思,想想他也覺得這個時代的農民伯伯有些悲哀,自己一年四季在地里忙活種糧食,最后卻吃不飽。
而且他也知道,隨著干旱時間的持久以及自然災害頻發,地里的收成也會越來越少,村里的大食堂估計等今年秋天收稻的時候,應該就辦不下去了。
到時候各家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能不能活下去就看每個家庭如何度過了。
而且李杰也知道,現在就算是縣城里的情況也沒有太好。
雖然城里有很多工人,大部分都是吃商品糧的,像那種雙職工的家庭還好。
若是家里只有一個人在廠子里上班,家里一家老小的生活也會過的很艱難。
農村好歹有些自留地,多少能頂點事,實在不行能夠挖些野菜,或者是到山林子里弄些野味。
城里面想要找食物就沒那么容易了,很多時候有錢也買不到多少糧食。
這也是大環境的影響,李杰也無力扭轉,只能說現在盡可能的利用空間發展壯大自己,然后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所以對于去公社和縣里面看看的想法,李杰心中更加迫切了。
紅星公社這邊還算好一些的,雖然大家都餓著,但總歸有口糧食吊著命。
有些干旱的地區,沒水沒糧的一大家子逃難,日子過得更艱苦。
考慮到家里擁有的幾十斤大米和白面還是三兒子在地窖里面發現的,算是意外之財,李母只是稍微抱怨了一句便沒有再多說。
“孩他娘,孩子做了吃的孝敬你你就吃,想這么多干什么?”
說完話之后,便率先夾起一塊很小的雞肉放在口中細細咀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