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塢之前的一些不愉快,在孟子藝的驚人演唱后,氛圍反而變得異常輕鬆和融洽。
那種略帶尷尬卻又讓人發笑的場面,無形中打破了最后一點矜持和隔閡。
讓大家真正意識到這只是一個讓大家放鬆、展現真實自我的節目,不必時刻繃著完美的弦。
接下來的戲劇片段表演環節,各組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宋丹丹組排了一個極其生活化的小品,聚焦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趣事,宋丹丹自然是絕對主角,汪蘇瓏和王傳軍甘當綠葉,一個演耐心不足的兒子,一個演同樣搞不懂的老伙伴,笑料百出又略帶溫情。
其中尤其是汪蘇瓏完全演的那叫一個投入。
只要不讓他唱歌怎么都行。
蘇茫那組出人意料地排了一個略帶懸疑色采的短劇,張瀚和黃景喻貢獻了極其認真的演技,雖然劇本略顯狗血,但兩人帥氣的臉龐和投入的狀態,還是贏得了掌聲,尤其是蘇茫,看得格外滿意。
李雪琴那組的即興表演完全就是一場鬧劇,融合了東北話、相聲梗和網絡流行語,但從某種方面來講。
壓軸的是周樂和田曦微,倆人直接演了一個撒比劇本,主打的就是一個抽象。
表演環節大獲成功。
只是這個時候,大家起鬨讓音樂人汪蘇瓏也必須表演一個,不能只伴奏。
汪蘇瓏笑著站起來,扶了扶眼鏡,看向周樂,故意舊事重提:“表演可以啊,但要我唱歌那可是另外的價錢!樂兒,這話可是你先說的,錢呢”他直接轉移矛盾和話題。
還是那句話,唱歌是不可能唱歌的。
眾人都笑著看向周樂,想看他怎么接。
周樂也笑,大大方方地說:“瓏哥,談錢多傷感情,咱倆誰跟誰。
錢是沒有,但……”他故意賣了個關子,“我給你準備了點別的,保證比錢實在,等節目錄完離開的時候應該能回來。”
汪蘇瓏本來就是開玩笑,見狀也順水推舟:“行啊,那我可等著了,我先賒帳表演一個!”他隨即彈著吉他,唱了一首兒歌。
活也整了,歌也唱了。
畫風還反差。
之后的幾天,桃塢的生活節奏愈發悠然。
烘焙屋里飄出過幾次成功的蛋糕香氣,也瀰漫過幾次烤焦的糊味。
冥想室里,宋丹丹和舒琪確實經常去靜坐,偶爾蘇茫也會加入。
大家的關係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慢慢沉淀,少了最初的試探和計較,多了幾分自然和默契。
周樂最初提議的“突出每個人優點”的基調,確實貫穿了整個節目。
剪輯素材里,每個人的閃光點都被捕捉和放大。
宋丹丹的大家長氣度和偶爾的童真,蘇茫的精致和生活品味,黃景喻的踏實和憨厚,郭麒零的幽默和懶散,汪蘇瓏的才華和好脾氣,孟子藝的可愛和笨蛋美人反差,田曦微的認真和努力,gai的仗義和音樂才華,辣目洋子和李學琴的樂觀與喜劇感,舒琪的溫柔,王傳軍的沉浸式體驗,尹政的隨和,賴冠霖的乖巧……
就連張瀚也弄了不少優點出來。
有人因此形象更豐滿,有人洗白了過往的某些標籤。
當然,所有的呈現都基於他們自身的行為,節目組和周樂定下的方向只是提供了一個更友好和善於發現的視角,而非強行塑造。
正如周樂私下和導演溝通時說的:“想立人設也好,想突破也罷,素材我們給足,最后觀眾看到什么,取決於他們自己表現了什么。我們只負責呈現真實的多元可能性。”
節目錄製進入尾聲,告別晚宴上,氛圍溫馨又帶著一絲感傷。
大家互相贈送了小禮物,說了很多真心話,回憶這十幾天的點點滴滴。
周樂也拿出了他準備的禮物。
送給汪蘇瓏的,是一個從德國定製的麥克風,金屬機身泛著冷光,做工極其精致,上面還雷射刻印著汪蘇瓏的名字縮寫和代表他音樂生涯的一個特殊符號。
“瓏哥,看看喜不喜歡這玩意兒據說對聲音的捕捉和還原度特別牛,應該比你常用的那幾個順手點。”周樂輕描淡寫地說。
汪蘇瓏是識貨的人,拿到手一掂量,再仔細一看品牌和型號,眼睛都瞪大了:“樂兒!這……這太貴重了!這得一百多個吧這我不能收!”
他說的一百多個自然是指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