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旌德還是永豐任職,王禎在這方面的各種勸農、助農工作,皆是政績斐然。
而這個思路。
正正與朱允熥往后的規劃不謀而合!——保證全國百姓口糧充足的同時,釋放土地的生產力,用以發展商業乃至對外貿易。
大明活絡起來了,百姓日子也能更好。
百姓的基礎生活,與未來的商業貿易兩手抓,如此便是國富民強了。
畢竟番薯的培育速度不可謂不快,不需要太久就可以開始著手放入現有的農業系統之中,經過合理的規劃,未來土地生產力必然能進一步釋放出來用作商用。
更別提再往后把土豆、玉米……等各種作物弄回來了。
相關的安排。
現在自然可以開始著手準備了。
朱允熥說到這里,話音落下,王應辛倒是沒有和之前一樣立刻應聲接話了,而是站在原地神情激動,嘴巴微張似是想要說點什么,可卻因為太過激動,發不出聲來了。
也不怪他。
這些東西,由近及遠的三點大事……全部都暗合他從祖上王禎傳下來的思想,也是《農書》中的重要思想。
在朱允熥說出來之前,他甚至還想過,如何找機會向這位少帝介紹、解釋這些好處,一步步勸這位少帝推廣下去。
誰承想……
哪兒還需要他介紹引導?
這位少帝雖年齡不大,卻比誰都了解得細致,比誰都更能看清楚、看懂!!甚至直接給他規劃好了!!
王應辛微張著嘴僵滯了好幾個呼吸的時間。
這才堪堪從激動之中緩過來。
深吸了一口氣,無比感慨地嘆道:“陛下……圣明!!!先祖當年若知百年后的今天,會有陛下您這般帝王出現,約莫要恨自己過早地出生了百年時間!”
朱允熥不以為意都微微一笑,和潤地道:“王伯善先生是大才之人,也是有大仁義之人。”
“未曾見一見他,也是朕的憾事。”
“有《農書》一書作為基礎,這些事情坐起便不是平地起高樓了,否則便是朕有諸多想法,做起來也不知要格外靡費多少細碎功夫了。”
“王伯善先生已然做了許多,往后,便是王愛卿接班了。”朱允熥勉勵著道。
王應辛目光一定,雙眼微瞇,似是發誓一般無比毅然地道:“陛下的意思,微臣都記下了!”
朱允熥點頭:“好!朕又看到你那股勁兒了!農業部的事情,過后朕會讓內閣大臣擬旨下去,你只管去做就是。”
“是!陛下!”王應辛朗聲道。
此間事了。
朱允熥也就讓王應辛退下去了。
隨著乾清宮的朱漆大門被再次被打開,這個忙碌了一整天的乾清宮,到這時候才總算安靜了下來。
朱允熥打了個呵欠。
站起身來,在乾清宮里走動了兩圈兒,也總算得閑在旁邊的軟塌上躺了下去,長舒了一口氣。
一旁伺候的馬三寶小心翼翼地幫朱允熥把有些亂的龍書案整理干凈,看著自家主子一直忙著都沒停下來過,此刻看著朱允熥,不由一臉心疼。
「那個王老頭有句話說對了。」
「陛下有的,就是一股勁兒!一股讓大明陸上稱霸,海上日不落的勁兒!」
「陛下……必然當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秋萬代,最圣明的開乾大帝!」
馬三寶雖心疼,卻也是最懂朱允熥的人。
此刻嘴角帶著一抹淡淡的弧度,心中卻一點不平靜……
把此間要緊的文件都收拾好過后,馬三寶輕嘆了一口氣,朝著敞開的乾清宮大門之外看去,給了外面一個眼神,一直候在外面的小太監會意地點了點頭,轉身而去。
而乾清宮之內。
朱允熥閉目養神了片刻,卻是又突然睜開了眸子,坐起身來看向馬三寶問道:“明日是不是新一期報紙發布的時候了?”
馬三寶應聲回話道:“回陛下,明日正月十三,正是發新報的日子呢。”
朱允熥點了點頭,又打了個呵欠。
道:“那明日便還照例出宮走走去吧,待喝了茶聽了報,朕剛好順道去煉丹司走一趟。”
造槍炮的前期準備、理論、思路都準備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要干的。
當然就是開造啊!
「煉丹司」如今已然被他以「崇尚仙術、追求長生」的名義打造成了銅墻鐵壁一樣的機密場所,薅了一座皇家莊院弄出來的地方,當然也最適合做這事兒了。
想到這里。
朱允熥蹙眉沉吟片刻,道:“待會兒你再去通知一下宋忠,之前錦衣衛增加人手之時,讓他格外精挑細選、特別編出來的三個百戶所可以調出來了,明日讓他們去煉丹司候著,他們的用場到了。”
馬三寶當即應聲道:“是,陛下。”
他話音落下,門口傳來一陣兒輕快的腳步聲,正是馬三寶貼心安排的侍女,馬三寶道:“陛下,您這都已經忙碌了好一天了,咱大明日有萬機的,您且不容易閑下來,便安心歇歇唄。”
朱允熥想著事情也差不多了,便也不置可否,任由腰肢柔軟的侍女們給他開始全身按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