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哪怕專心科研,也不可能發表這么多論文!
方老大步走過去,拿起最上面的ce翻到有便簽的那頁。
第一作者赫然是羅浩!
“s的第一作者么?羅浩有多少?”方老問道。
“ce有12篇”工作人員澀聲說道。
“!!!”
“!!!”
“!!!”
所有評審就像是被一雙無形的大手掐住脖子似的,屋子里鴉雀無聲。
別說是申請優青的這群38歲以下的“年輕”才俊,即便是評審們也沒誰發表過12篇ce的論文。
“關于什么的?”
“我簡單掃了一眼,好像是關于糖尿病的研究。”
方老皺眉,沉思。
糖尿病,長冠,應該是王校長在意的項目。
隨后他看了一眼通訊作者,的確是王校長。
方老吁了口氣。
伯樂常有,而千里馬難尋。遇到一匹千里馬,誰不眼紅?王校長甚至把自己研究的長冠項目分出來一個分支交給羅浩。
“不可能吧,是第一作者么?”張教授不明就里,看了第一本后便把ce的復印件扔到一邊,拿起第二本。
肯定是只有一個第一作者充門面,放在最上面,其他都是比較靠后的作者位置,跟導師蹭的論文。
然而張教授失望了。
第二本ce期刊的文章羅浩依舊是第一作者。
第三本
第四本
張教授有些慌,不斷地翻著。這和他想象中不一樣,ce的論文可不是想發就能發的,張教授自己都沒發過這么高規格的期刊論文。
而羅浩,每一篇論文都是第一作者!
12篇文章赫然在目,ce的。
“怎么都是第一作者?ce的第一作者。”張教授茫然自言自語。
至少也要從第三作者開始,哪怕整個實驗是羅浩做的,也不可能他都是第一作者。
“對了,我聽老柴說,羅浩羅博士的第一作者論文夠多,有些影響因子在30以下的期刊論文他都給了別人。”
艸!
一區頂級的期刊隨手送給別人?!
張教授像是聽到了一個特別好笑的笑話。
但眼前ce被翻開,
nature的復印件要比ce還厚一些。
“,我們剛核對過。”
張教授的雙手發麻。
工作人員開始麻木的介紹,nature之后是sc,然后是柳葉刀、新英格蘭、jama、bmj。
至少都是醫學4大期刊的論文,一共98篇,羅浩都是第一作者。
“
“國自科?”張教授已經徹底懵逼,茫然的問道。
“王校長主持,朝陽醫院內分泌科與北江省油田總醫院內分泌科聯手,羅博士在研究中擔任”工作人員開始介紹。
他們說了很多,越說越興奮。
優青評選見多了,可沒見過有哪位連影響因子30以下的論文都不屑于申報。
30,那可是影響因子30!!
至少是一區的期刊,還是頂級期刊。
甚至某些細分領域全世界頂級期刊的影響因子連30的影子都看不見。
比如說消化內科的bmcgastroenterology期刊,影響因子一直在5左右徘徊。
就這,也沒見誰能一口氣拿出100篇類似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