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人心里嘆了口氣,認為陳勇平時的抱怨都是對的。
這話,還是得有人幫著說出來比較有逼格。
他想起了愿意抬手攏大背頭的秦晨秦主任。
要不以后類似的話自己說?給羅教授捧個哏?孟良人心里琢磨著。
“你這……還真是慧眼識人!”方曉猶豫了一下,換了個夸獎的形容。
“呵呵,我們這代人和方主任你這代人有本質的不同,不能用老眼光看。”
“?”
“?”
方曉和孟良人都怔了下。
“說兩個例子,一個是我親身經歷的。10年左右小學要交錢,辦什么校務通。就是把學校的各種信息,比如說開學時間、帶掃帚鐵鍬掃雪的時間、成績單以短信的形式發給家長。”
“我是單親家庭,父親去世的早,這筆錢對我家來講屬于不大不小的一筆錢。”
說起來有些心酸的話在羅浩的口吻里變得稀疏平常。
“我琢磨著不行,那時候剛好有同學要抄我的作業,所以我靈機一動,成立了抄作業小賣部。”
“啊?”
“一次作業5元錢,量大從優。介紹其他人來抄作業,10人以上,上線免費。走的,基本就是龐氏騙局的那一套。”
“話說這個世界就是個巨大的龐氏騙局,歐美的那一套是真差啊,玩不轉的。”
羅浩吁了口氣。
方曉遐想連篇,按說羅教授屬于從小就“貪財”的那種人,怎么現在不貪了呢?
“我很快就把錢給湊夠了,交了校務通。但小賣部已經成立,就一直運行下去,那是后話。”
“校務通只運行了不到2年,就直接消失了,因為智能手機的出現。”
“那么大的一個項目,說沒就沒,出現就已經落后,這之間的撕裂感太重。”
撕裂感,方曉屬于從頭接觸到這一切改變的那代人,只是沒有羅浩這種理性分析。
“再有就是柴老板在09年的時候想推動一下國內醫療基礎,開展了遠程會診項目。有聯系的醫院第一批一共12家,有疑難雜癥可以和柴老板聯系,然后通過遠程會診中心進行會診。”
“結果呢,老板當時想試運行3-5年,找到問題并改進后把遠程會診鋪下去。想法很好,但時代變化太快,很快智能手機上線,好多lsp盯上了附近的人的功能,開始用蘋果手機。”
“再往后,會診主要以手機發報告單、影像資料為主,遠程會診中心就落在那吃灰。”
“柴老板偶爾會去看看堆在角落里的設備,嘲笑一下自己眼光不行,又感慨世界變化的太快。”
“再往后,大家都知道,二維碼、移動支付什么的也都出來了。多屏協同,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這些在十年前老板們都無法想象的東西也有了。”
“老板發現時代變化越來越快,最后決定投身浪潮,努力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老板都多大年紀了,還琢磨這些,我為啥不琢磨。”
話題不知不覺從王佳妮身上轉移到新技術上,方曉和孟良人都意識到這一點,但誰都沒提醒羅浩。
液態金屬的技術尖端,能用在無數領域里,任誰看了能不興奮?
羅教授一直保持著平穩的情緒,只有塵埃落定的時候,心緒才有一絲波動。
沒人打擾羅浩,羅浩像是自言自語似的開始說著新技術未來的應用場景。
當方曉聽到無人醫院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了。
從入院搶救就是二黑變形的機器人來完成,全程冷冰冰,沒有熱度。
醫院里的吵雜、各種異味兒消失不見,從搶救到手術再到術后護理,全程由ai掌控。
“這是一個目標,我也不知道多久能完成。”羅浩吃完最后一口面,放下筷子,有些遺憾,“希望我這一生能把這件事落地。”
“是工業克蘇魯么?聽起來特科幻。”方曉直撓頭。
這種無人醫院涉及的核心科技他不懂,但全程各種設備,那可不是一般的國家能做到的。
“我一直不喜歡工業克蘇魯這種說法。”羅浩笑了笑,“這叫工業共產主義造福全人類,工業克蘇魯在我的概念里是指老美用強大工業能力扶持本子和德國讓世界在三十年內重打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