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患者的血壓也回升到120毫米汞柱。
羅浩微笑,轉身要離開,但馬上回來。
這里不是家里,沒有機器人按壓止血。
羅浩又一次戴上手套,等手術做完后做一些收尾工作。
袁小利肯定不做類似的活,機械臂也缺失一些功能。畢竟最開始的穿刺屬于穿刺技術,和導管技術走的是兩條技術路線。
要單獨做另外一套的話,還要耽誤一段時間,而且在醫大一院里手術,羅浩的要求只是不穿鉛衣。
遠程操作,當地醫生可以完成前置步驟,這都不是什么太高的要求。
羅浩沒有好高騖遠。
都想一步到位,可也得有那個條件不是。
機械臂抽出導絲、導管,羅浩開始完成接下來的步驟。
氣密鉛門打開,血管科王主任把方曉撞到一邊,一溜小跑進來。
“羅教授,我來我來。”
“王主任,是吧。”羅浩微笑。
“是,您叫我小王就行。”血管科王主任戴手套,準備按壓,“您還要看手術過程,還要和醫大一院交流,有的忙,這點小事交給我。”
羅浩剛聽見這位好像在跟方曉吵架來著,沒想到跪的倒是快。
“那麻煩了。”羅浩轉身下臺。
本來這活都是機器人干,羅浩也不在意。
方曉看得目瞪口呆,血管科王主任就這么不矜持一下么直接去按壓止血
“方主任,感覺怎么樣”羅浩問道。
“不錯,延遲一直都很低。說實話羅教授,我覺得遠程手術不太靠譜,但那都是之前覺得的。”
“還好吧,不算不靠譜。”
“是是是,有這個例子,我這面就好和患者交流了。”
羅浩微笑。
“我以為您肯定要先在東蓮礦總鋪開。”
“那面啊,最近機器的管球壞了,正在維修。欠了廠家一定的經費,所以一直拖著,和遠程手術沒關系。”羅浩解釋了一句。
方曉大汗。
羅浩來到操作臺前,找到剛剛的手術錄像。
他把手術速度提升到5倍速,全程看了一遍,表示滿意。
這基本上相當于袁小利親自來做手術,要不是知道遠程手術的話,哪怕是羅浩也分不清。
20毫秒左右的延遲對人類來講約等于沒有,幾乎是心到、眼到、手到。
“羅教授,這也……”方曉感慨。
雖然和羅浩交流過很多次,但說一萬次都不如親眼看一次。
方曉被震驚的說不出話。
“沒想到,是吧。”羅浩笑道,“華西專家給薩拉的患者做遠程手術,已經幾乎變成日常了。”
“薩拉那面你也知道,高原,上去腦子暈乎乎的,能不能動手都是兩回事。就算勉強做,誰都不敢保證手術不出事。乏氧狀態下術者的水平能發揮一半就不錯了。”
“沒想到,最先開展的竟然是華西。”方曉感慨。
“華西很強的,而且那面還有其他責任。”
“責任”
“華西醫學院當年有藏班,這都多少年了……”羅浩也沒說得太仔細,有些事兒他也是聽潘老師那一輩老華西人講的。
什么漢族學生和藏班的學生打架之類的。
但就這么一代一代學下去,漸漸的那面也接受了川渝地區的風俗習慣,甚至為了克服高原反應,又能提升那面的醫療質量,遠程手術也率先開展。
“其實咱們這面必要性不是特別大。”
“別啊羅教授,特別大!”方曉連忙打住羅浩的話頭,“以后我這面的手術,就拜托羅教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