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確信扶貧干部所言非虛,但整件事的荒誕感還是讓他忍俊不禁。
不過轉念一想,這姑娘辦事認真又心地善良,倒是讓方曉頗有好感。
他掏出手機加了聯系方式,順手建了個群,把張良友和扶貧干部都介紹給了羅浩。
至于后續如何對接,是群里討論還是私下溝通,方曉就懶得操心了。
不過羅教授辦事確實漂亮——當場兌現承諾,絕不拖泥帶水,這份爽快讓方曉暗自贊嘆。
望著窗外漸沉的暮色,方曉忽然有些感慨:要是擱在從前該多好。
自從學術倒查和留學生考編政策收緊后,國外論文的含金量直線下跌。他剛才對張良友說的并非戲言——等那孩子真需要論文時,說不定學術評價體系早已天翻地覆。
但轉念一想,有總比沒有強。
萬一呢?
那畢竟是世界頂級期刊論文,一文不值的可能性不太大,但以后要花十多萬買一篇論文的事兒估計會少很多。
忙完手頭的工作,張良友死活拉著方曉要去吃宵夜。
方曉也沒推辭——下班后馬不停蹄趕到富裕縣醫院,這會兒已經晚上九點多,要是空著肚子回家,怕是要餓得前胸貼后背。
“還是吃飽了再說。“方曉揉了揉咕咕叫的肚子,跟著張良友走出醫院大門。
夜風裹挾著街邊大排檔的煙火氣撲面而來,炒勺與鐵鍋的碰撞聲格外誘人。
路燈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在縣醫院斑駁的外墻上搖曳,仿佛也在期待著這頓遲來的晚餐。
“方主任,我是真沒想到竟然能免費看病。”張良友感嘆著。
“那得看是什么病,而且你們沒有幫扶指標么?”方曉問。
“有,但這病我不知道是什么病,都準備找仙家看一眼來著。”
“……”方曉遏制住心里的腹誹。
別得罪了仙家。
雖然方曉不信,但還是避免得罪。
“我在羅教授那待過一段時間,他和醫務處長關系特別好,真要是有需要可以走幫扶指標。”方曉道。
“嘿嘿。”張良友只顧著樂。
“你兒子畢業幾年了?”
“規培畢業三年,準備晉中級呢,資料都差不多,但這玩意誰會嫌多,您說是吧方主任。”
那倒是。
方曉把話題岔開后說的大多都是張良友的兒子以及一些輕松的話題。
至于扶貧干部、樹人以及未來頂級期刊論文能不能用,這些方曉沒再提。
“這是我們這兒很好的一家火鍋店,里面兩種肉,一種是龍江縣白山鄉出的龍江和牛,一種是海拉爾羊肉,一會都嘗嘗。”張良友停好車,給方曉介紹。
方曉也經常吃龍江和牛,尤其是羅教授給孩子治了病后,老板送和牛的時候也會帶自己一份。
倒是不缺嘴,只是餓。
進屋,方曉瞥了一眼柜臺,愣住。
柜臺上坐著一只貓,大橘貓,屎黃色,乖巧溫順的看著自己。
四目相對,方曉甚至感覺那只屎黃色的大橘貓有靈智。
“它?”方曉一怔。
“哈,我跟你講啊方主任,這可是招財貓。”張良友笑道。
“招財貓?”
“是啊,這家店3年前開的,小兩口疫情后準備做點什么,就開了家火鍋店。疫情么,您知道,疫情后幾乎是開啥黃啥,我聽說隔壁油公司的工資都發不下來。”
方曉見張良友不知不覺把話題岔開,就問道,“后來小兩口呢?”
“他們開了半年,天天賠錢,房子都快賠沒了,于是聯系了一個收購二手設備的人上門看東西。冬天,冷,收購二手設備的人還沒來,這只大橘貓就上門了。”
“小兩口覺得大橘貓可憐,就給它弄了點肉,湊合吃。一邊喂貓,小兩口一邊哭。”
“大橘貓吃完后就跳到吧臺上蹲著,方主任您說奇怪不奇怪,我現在是真覺得有些事兒就是命。”
“那的確,從它在這兒蹲著,生意就好了?”方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