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魏明確實有些意外,首印就已經高達40萬了,竟然還加印。
“而且又加印了15萬!”劉振云把自己從老師們那里聽到的消息講了一下。
好家伙,55萬發行量,首印量和加印量全都力壓《花城》,《收獲》的黃金時代快要來了,這下子《花城》應該意識到跟老大哥的差距了。
《收獲》加印的消息已經在業內傳開了,《當代》收到消息的時候更早。
現在他們正發愁呢,這《當代》第三期該印多少呢?
這本雜志第二期發行量也才11萬,原本第三期是計劃13萬的,但因為拿到了《牧馬人》,于是初步定為15萬。
但是《雙驢記》現在太火爆了,劉振云那篇《燕京文藝》上的文章還是非常引人入勝的。
尤其他在文章最后發問:寫過了驢、牛、鴨后,據說魏明的新作還是和他熟悉的動物有關,不知道是否能有前面幾部作品這樣的新意和轟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這個發問無形中提高了讀者們對這篇新作的好奇心和期待感,有可能創造一個很好的發行量。
為了確定首印冊數,《當代》的幾位主要負責人韋君怡、嚴文景、孟委哉、秦照陽,還有這篇的責編白舒榮還開了一個小會。
面對幾個老前輩,白舒榮從容自信道:“我認為魏明的創作能力是一直在進步的,雖然中間只隔了幾個月,但我認為《牧馬人》的質量比牛驢那兩篇還要更高一些。”
秦照陽認同她這個觀點:“而且《牧馬人》的主題其實更大,可能引發的全社會層面的討論也會更大。”
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韋君怡老太太問:“老秦,那你覺得首印多少合適。”
秦照陽道:“考慮到我們的底子確實要弱一些,要不還是15萬,不夠再調整?”
韋君怡又問了一下嚴文景,他沉吟道:“我覺得起碼20萬,邁一個大臺階。”
首印20萬,那基本就可以平視《燕京文藝》了。
最后幾位大佬里最年輕的孟偉哉發表看法:“我覺得大家還是保守了,我覺得應該首印30萬!”
眾人一陣愕然,包括最看好魏明的白舒榮:大佬,步子邁太大容易扯著蛋啊!
又經過了一番商議后,最終就定在20萬了,并做好發行跟蹤,隨時做好加印準備。
“另外,”韋君怡對秦照陽道,“老秦,麻煩你以《人民文學》的名義向魏明約稿,就憑這篇《牧馬人》,他的立場,他的能力都非常可靠,這樣的年輕人一定要呵護啊。”
白舒榮聽后只能心里嘆息,她還想繼續跟魏明合作呢,現在被《人民文學》盯上了,那自己還能說啥呢,祝你們倆以后好好的吧。
在眾多文學期刊中,《人民文學》的地位是獨一檔的,比《收獲》和《燕京文藝》都要高。
不僅僅是因為第一任主編茅盾的地位高于巴金和老舍,還因為它的政治屬性。
年初劉新武在《十月》當編輯,他找上還沒恢復身份的丁鈴約稿。
丁鈴有些感激,就把自己之前的一篇稿子給了《十月》。
結果很快丁鈴恢復了身份,作協直接來了一位領導把她的稿子從《十月》拿走了,說是丁鈴需要在《人民文學》亮相,而那會兒《十月》都排好版,馬上就要印刷了。
就是這么霸道。
而魏明能被《人民文學》看中,也可以視作一種政治正確的體現,表示這個人沒問題。
下午上完一節課,魏明準備回勺園上班了,然而在路過三角地的時候看到一群外國人在貼大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