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進從影已經二十多年了,1960年第一屆百花獎,他憑借《紅色娘子軍》拿下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19年前就已經是一線大導了。
動蕩過后謝進拍了兩部電影,《青春》和《啊!搖籃》,雖然反響還不錯,但是在他的作品序列里只能算是中下。
他已經56歲了,從精力體能來講已經過了當打之年,但創作思維,電影技巧都正值巔峰,他希望趁著自己還能拍得動,多拍幾部跟得上時代步伐的電影。
尤其是文代會之后,他知道電影人的春天來了,得抓緊時間,誰知道啥時候又寒冬了呢。
此時看著這篇名叫《牧馬人》的,他非常有創作沖動,尤其是這個男主角許盛放,雖然完美的有點不像話,可電影本來不就是一種理想化的呈現嘛。
而且作者用精妙的對白和對比構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故事,而導演只要讓觀眾看過之后也能相信就好了。
早在幾個月前他就聽說過魏明這個名字了,春江水暖鴨先知嘛,自己還湊熱鬧買過兩瓶參桂養榮酒呢。
不過石廠長也是很有眼光的,于是謝進又看起了《天云山傳奇》改編的這個劇本。
《牧馬人》更偏傷痕文學一些,雖然也有對那個時代的鞭撻,但內核積極正面,給人以力量。
《天云山傳奇》則是比較標準的反思文學,故事同樣非常優秀,作者借主角之口說出了很多人不敢說的話,就是角色偏臉譜化,可能還要再改改。
而且這是一個反右故事,現在拍這個會不會有些風險呢。
在謝進心里,他的天平更傾向《牧馬人》多一些,不過《天云山傳奇》已經有完整的劇本了,改改就能用,很快就能搭班子拍出來。
拍電影,拍可能用不了多少時間,但有時候寫劇本就能用掉一年半載,謝進喜歡讓原著作者自己寫,然后再經過專業編劇修改。
而魏明好像才18歲吧,他會寫劇本嗎?
于是他找上了孫道林老哥,他從燕京回來后曾提及交了個小朋友,就是這個作家魏明。
“寫劇本啊?”孫道林聽到謝進的問題后笑道,“你找他應該沒錯,他之前還給美影廠寫過劇本呢。”
“啊,美影廠?動畫片劇本?”謝進感覺有些不搭啊。
“對啊,那小子本事多著呢,所以他寫劇本應該沒什么問題,你可以給北大打個電話,讓他改成劇本發出來看看嘛。”
謝進點點頭:“那就先讓他寫,我先跟石廠長聊聊《天云山傳奇》,他挺看重這個項目的。”
他想的是要不就先拍《天云山》,等魏明把《牧馬人》寫完估計自己都拍完《天云山》了。
而等謝進走后,孫道林就從抽屜里翻出魏明給自己郵來的那個信封,上面有北大南門的電話,這小子有心了。
巧的是,魏明把阿龍送走后,這會兒正在南門呢,正好接到了來自魔都的孫道林先生的電話。
接了電話后魏明對孫老師再三表示感謝,這個消息對他太及時了!
出名要趁早,改編最好也是。
他希望謝進能先拍自己的《牧馬人》,這樣自己在電影圈也算是有成名作了,說不定還能帶動前面幾篇的改編,改編身價也能漲。
多來幾次改編自己都能買車買房了!
孫老師這通電話最大的作用是讓魏明知道自己還有一個競爭者,而且謝導更喜歡《牧馬人》,所以他必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