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魏明在《中國青年報》上也發表了一篇文章《我的父親母親》,先是講了自己創作《牧馬人》的動機。
“最初只是想記錄父親母親先結婚后戀愛的故事,后來看到了寧夏嚴紀彤、王柏玲夫婦的報道,于是又融入了她們的故事,這才有了《牧馬人》……”
之后魏明根據自己的兒時記憶講了一些父母的故事,并在文章最后表露了尋人的企圖。
《中青報》很配合,一個字都沒刪,而魏明也答應過幾天給他們做一次正式的采訪。
燕京火車站。
43歲的張賢亮終于又回到燕京了。
二十多年前他曾在燕京上學。
十年前他曾扒火車從改造的農場逃回燕京看望母親,那也是他和母親的最后一面,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到燕京。
而這次他是以作者身份被請回燕京的,北影廠想改編他的《吉普賽人》,于是請他來京商議相關事宜。
剛下火車,張賢亮就就急忙找到報刊亭,想要買一本《當代》第三期。
因為在火車這兩天兩夜他從不同的人手上蹭了不少報紙看,其中很多都在討論《牧馬人》這部。
不過很可惜,報刊亭表示已經賣完了,不過新的雜志很快就到。
問了幾家都是如此。
好在到了北影廠,張賢亮從文學部主任江懷延那里借到了一本,總算一睹廬山真面目了。
看完這篇,張賢亮算是明白魏明為什么能火了。
這篇整活程度遠不如二牛雙驢,趣味性略差,但筆力扎實,看了開頭就讓人欲罷不能,不看完根本停不下來。
很難想象對方才18歲而已,真是個妖孽啊!
隨即又想到故事原型就在寧夏,自己卻不如一個遠在燕京的人嗅覺敏銳,張賢亮遺憾不已。
勺園女生樓,梅琳達宿舍里。
魏明正寫著劇本,身后一人靠近,從后面抱住他。
從后背那明顯的觸感,魏明就知道梅琳達回來了。
他上午想去圖書館寫劇本,結果沒搶到座位,再加上小查白天幾乎不回來,在征求梅琳達意見后他就暫時來這里求個清靜。
梅琳達咬著魏明的耳朵:“我已經反鎖了門,要不要在宿舍里……”
魏明的手從后面抓著她的腿:“白晝宣淫可不好,而且我還要吃午飯呢。”
“吃我還不夠啊。”梅琳達繞到前面,小嘴湊了上來。
魏明咂了兩口:“吃過了,該吃飯了。”
“要不今天在留學生食堂吃吧,吃完你跟我去還磁帶,順便帶你認識一下谷老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