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那邊就和進icu似的,給他們換上了白大褂,還戴了鞋套。
魏明心里嘀咕,老輩子計算機可真嬌氣。
在這里,魏明不僅見到了濮樹他媽媽劉老師,還采訪到了擔任計算機研究所所長的王選先生。
這可是科技大牛,魏明脫口而出喊了“王教授”。
結果整的身邊人都很尷尬,這位在去年剛剛主持研制成功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技術大牛現在還不是教授,甚至都還不是副教授。
這可能跟他才42歲的年紀,以及過去那段時間被荒廢了有關,而且這時期的教授副教授評選確實超嚴格,不像后世那么水。
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76年剛剛復用就負責了“748工程”的總體設計和研制工作,之后在北大計算機研究所所長位置上一干就是將近20年,算是一手撐起了北大計算機這個學科。
而且他的發明也成了未來北大方正集團成立的基礎,為北大創造了很多利潤,盡管最終結局并不理想。
不過現在的王選老師很愁。
按他的說法,漢字精密系統僅僅是完成了主體工程,然而半年時間過去了,他們還是無法把這項技術真正應用在出版領域。
“我需要外匯,我需要從國外購買相關的部件和資料,我也不要什么200萬美元,哪怕給我二十萬,或者十萬也好啊!”
這次采訪的核心要素就是王選哭窮,要錢。
沒有錢,他后續的研究改良舉步維艱。
和蓋房子相比,王選的課題可能更緊要,但是和很多物理化學科目相比,他的重要性又要往后稍一稍了。
但是對于魏明一個寫的人,王選先生的研究那就太重要了!
就不說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對于整個漢字出版業提高了多少的效率,使出版物更加美觀,直接促進了出版業的繁榮。
就說他研究中的一項小發明都是劃時代的,那就是字庫算法。
可以說因為這算法才有了漢字庫,也才有了后面的輸入法等等一切,可以說開啟了漢字電子化的大門,“當代畢昇”這個稱號他當之無愧。
無論是魏明他們這種寫寫劇本的,還是未來寫網文的人,都要感謝這個低調的科研人。
唉,我是沒外匯,要不然我肯定先資助他了。
下班前,魏明又跑了一趟中文系教師辦公室,找到了屈育德教授,說了《天書奇譚》出書的事。
“還有就是得麻煩您給我寫個序,人家給稿費的。”
屈教授咧著嘴發出不太好聽的笑聲:“我還差那點稿費啊,你什么時候要。”
“不急,《兒童文學》剛剛連載完,怎么也得緩一緩,下個月能給我就行。”
“還不急,這都快臘八了,下個月還剩幾天啊,”屈教授道,“行吧,我今晚下班回去就給你寫,就從古典文學的現代化改編這個角度如何。”
“好啊,我也覺得古典文學里有很多寶藏值得被發掘重視,只不過得用一個更容易被現代人接受的殼來包裝!”
不僅屈教授和魏明有這個共識,就連外國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這天,魔都美術電影制片廠意外接到了一份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來函。
他們發過來一個中國神話故事劇本,稱希望由他們投資與美影廠合拍一部動畫長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