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還沒看完《放羊班》,他們就要上車了,一家四口趕緊兵荒馬亂的上了車,來到了他們的天價臥鋪。
相鄰的一共是六個鋪位,下鋪還好,中上鋪空間很小,幾乎只能躺著,坐都不行。
他們運氣不錯,這六個鋪他們占了兩個下鋪,所以睡覺之前一家四口可以坐著。
另有兩名中年乘客,一個回太原,一個回西安,都是因為出差來燕京的公職人員。
這趟車不是走直線去蓉城的,要先去西安,然后轉寶成線去蓉城。
魏紅剛剛坐了硬座,現在又坐了臥鋪,看啥都新鮮,滿心都是要在火車上度過三十多個小時的激動。
其實這一家四口都是第一次坐臥鋪,但就她沒城府,大驚小怪道:“我還擔心睡臥鋪沒有被子怎么辦呢,原來人家有啊!”
等新鮮勁兒過了,火車啟動,小紅才靠在被子上開始接著看《放羊班》,一邊看還一邊哼著《小草》,唱的那叫一個凄婉。
老魏則展開報紙把《河北日報》那篇關于兒子捐助教育的文章重新看了一遍。
他給妻子指著其中一句,“這是咱兒子說的,說的多好啊!”
這句話同樣被《中青報》看到了。
魏明此前接受過《中青報》的采訪,儼然成了《中青報》樹立的中國優秀青年典型人物。
他的各種動作也頗受《中青報》的關注,這些天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疑似他創作的那幾首歌,今天則都在說新作《放羊班的春天》。
這天突然有一份昨天的《河北日報》傳了過來,上面詳細報道了一件魏明為村小學捐款1000塊錢的事跡。
這時候的一千塊錢不算一筆小錢,關鍵捐款這種事還比較少見,尤其是的一個作家對一所小學的捐款更是鳳毛麟角。
而且文章中引用的一句魏明的原話非常不錯,拿到這份報紙的編輯對主編建議轉載這篇文章,不過可以換一個標題,就用魏明那句話。
主編看完之后忍不住叫了一聲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說得好啊,就用這個標題吧,放在頭版!再寫一個編者按,提一下魏明同志的新作《放羊班的春天》也是一篇關于教育工作者的優秀。”
“主編你已經看過了?”
“當然了,一大早就買來看了,差點沒買上,現在書店郵局只要提一句有魏明的新作,很多讀者都是閉著眼睛買的。”主編感慨不已。
業余畫家鐘阿城就沒買到《人民文學》,結果沒想到回到家后發現他家老爺子買了。
阿城的父親鐘惦棐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電影評論家和理論家,阿城回城之后除了跟星星畫會那群人一起畫畫外,也會幫父親做一些打下手的工作。
“爸,這本雜志我能看看嗎?”
“不能,我還沒看完呢,明天再說吧。”說著老爺子又拿起雜志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你也在看魏明的新作?”
“對啊。”
阿城趕緊搬出自己畫的那副《理想》:“我把我這副《理想》送給你,你讓我先看唄。”
老爺子嗤之以鼻:“就你那畫能值幾個錢啊,我連張大千的畫都有,還稀罕那個。”
“你張大千的畫前些年不是被燒了嗎,都成灰兒了還說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