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刊是今年《當代》的第一期,依然是季刊,主打的兩個中篇分別是作家陳國凱的《代價》以及復旦中文系教授朱文華的《復活》。
另外還有劇本一個,短篇若干,外國譯文兩篇,以及幾則短小的散文和評論文章。
其中就包括魏明去往云南尋小姨的游記散文,算是臨時加進去的,反正篇幅也不長。
而幾天前《燕京文藝》也剛剛發表了魏明尋親之旅的第一篇散文。
以魏明如今的關注度,這個名字抬出來哪怕不是,依然有人關注,而且一個年輕作者把自己的家庭私生活揭露出來,也滿足了一些書迷,尤其是女書迷想要深入了解魏明的意圖。
現在魏明父母和妹妹在讀者心中都已經不陌生了。
尤其上一篇燕京文藝上的《入川》,講的是一家人在火車上的故事和感悟,幾個人戲份都很多。
這篇文章中魏明首次透露自己還有一個讀高中的妹妹叫小紅,而當魏紅本人知道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有點不好意思呢。
哥哥把自己寫得太好了,夸自己漂亮,學習好,還刻苦,在臥鋪上還在努力復習高二的課本。
這本《當代》不是她自己買的,是臧老師的,他看到有魏明的一篇散文,覺得很適合同學們學習,于是叫人當眾朗讀,這無異于是對魏紅當眾處刑。
同桌小姑娘碰了碰她的胳膊:“你跟我說這個假期一直在玩呢,原來是背著我們偷偷預習啊!”
“主要還是玩,預習都是裝裝樣子。”魏紅謙虛而尷尬道。
等朗誦結束,臧老師又宣布了開學后第一次考試的成績排名,魏紅同學不出意外還是年級第一,而且臧老師表示:“魏紅同學的成績比年級第二高了50分!”
同桌還有其他同學崇拜地看著魏紅,跟第二名的差距越來越大,明年上北大應該沒跑了!
而他們只求能考上大學就行,不過這已然算是一種奢望了,去年高考錄取率是6%,而平安一中的升學率只有4%,約莫25人才有一個能考上的,也就是一個班里只有兩個。
宣布成績后同學們就可以放學回家了,又到周末了。
魏紅則找上了臧可否老師。
臧老師還以為她是找自己借《當代》看呢,都已經遞過去了。
結果魏紅擺擺手:“臧老師,我不是借書的,我是想說一下,我想今年參加高考。”
“什么!”
魏紅從書包里掏出幾張試卷。
“這是我從高二同學那里搞來的這次的開學測試卷,我做完了,您可以讓高二的老師們給我看看有多少分嗎?”
臧老師震驚地接過卷子:“這些你都會做?”
“大部分都會,也有一些不太懂的。”
臧老師深思熟慮后道:“魏紅同學,其實你完全可以按部就班明年參加高考的,到時候也更有把握一些。”
“我知道啊,可臧老師你不知道北大有多大,有多好,我在那里住了兩天就徹底喜歡上了,我有些迫不及待了!”魏紅道。
原本她都已經被魏明嚇唬地打消了這個想法,然后在北大那兩天讓她的想法死灰復燃了。
臧老師說了很多話,希望她能再深思熟慮一下:“如果你想今年考,那現在就得確定文理班。”
“我考理科。”她早就想好了。
“還有今年的英語科目權重會提高到30%,即100分按照30分計算。”而去年是10分。
魏紅:“這樣更利好我啊,我英語分本來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