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周惠敏沒有急著給魏明回信,她覺得還是先完成阿明交給自己的任務再回吧。
70年代之前,香港幾乎沒人聽粵語歌,國語歌和英語歌才是大勢。
短短十年,在許冠杰等歌手的努力下,在粵語對白的港劇高速發展的勢頭下,粵語歌愈發深入人心。
1980年的香港雖然粵語歌才是主流,不過那么多臺灣歌手也在香港享有高知名度就可以看出,國語歌還是有一些市場的,要等再過幾年譚張爭霸,粵語歌才算進入黃金時代。
只不過香港本土歌手幾乎都在專攻粵語歌,發國語專輯的越來越少了。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周惠敏一直在學校附近的音像店里跟老板打聽國語歌。
老板推薦她的那幾盤磁帶都是臺灣歌手的,周惠敏不太滿意。
“就沒有香港歌手的國語專輯嗎,不太出名的也可以。”
其實她更傾向于非著名歌手,因為她對這首歌的含金量也沒有清晰的認知,擔心著名歌手會看不上。
老板想了想,從犄角旮旯的地方翻出一盒磁帶。
“喏,就這個嘍。”
專輯名叫《鄉間的小路》,這首歌周惠敏知道,是齊豫的歌,不過這個專輯并不是齊豫的,而是香港歌手翻唱的。
專輯里另外還有幾首歌也是翻唱的老歌如《長城謠》《外婆的澎湖灣》,也有幾首是原創歌曲,但周惠敏沒聽說過,顯然銷量一般。
歌手名叫張明敏,公司是永恒唱片。
雖然都沒聽說過,不過這個名字讓周惠敏很有好感,阿明和阿敏,不就是明敏嗎!
于是周惠敏買了這盒磁帶,準備晚上回家聽一聽。
當回到公屋區,她看到好多街坊圍在一起,走近一看,原來圍著的是鬼伯,鬼伯好像正在做什么吃的賣給大家。
看到周惠敏過來,鬼伯笑道:“阿敏你等一下,我做套煎餅你帶回去吃。”
“煎餅?”周惠敏沒聽說過這種北方美食。
當她接過來后感覺熱乎乎的,嘗了一口,果然很好吃的,沒想到鬼伯還有這門手藝。
“鬼伯用不用我幫你啊?”
“不用,我忙得過來,你快點回去寫作業吧。”
周惠敏還想問問鬼伯怎么突然開始賣煎餅了?不做醫院保安了嗎?
到了家才聽媽媽說起。
“嗯,阿鬼說那個工作辭掉了,收入太低,所以開始轉行做餐飲了。”
周惠敏看著手里的煎餅,這就算餐飲了?
等收完攤回到家,老鬼數了數自己今天的收入,再除去開銷,不錯,賺了將近一百塊,這還是早上沒出攤的情況,果然比當保安強多了。
他的這間公屋很小,住兩個人都費勁,考慮到萬一自己回不去大陸了,如果將來兒子孫子來香港看自己,自己總不能委屈了孩子們。
所以他拿出了之前的積蓄,再加上孫子的稿費,置辦了這么一套家伙事兒,成了一個流動攤販,主打天津煎餅果子。
以前做地下工作的時候他就曾偽裝過賣煎餅的,幾十年不操作了,總算沒有把本事都忘了。
可惜自己就一個人,要不然還可以增加豆漿小米粥這些項目。
他想著等以后賺的錢多一些就租個門面,雇個人,把飲品這一項也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