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利益的大頭歸bbc,但bbc幾乎是承擔了所有制作費用,這很公道。
王百榮又道:“我聽那邊的翻譯說,bbc一開始確實有些動搖,擔心這個故事外國人看不懂,后來《泰晤士報》有一篇文章,好像是一個英國留學生寫的中國留學經歷,文中重點提到了你這篇在中國的火爆,說這是一個中國式的普羅米修斯故事。”
魏明下筷子的動作停住了。
王百榮笑道:“據說這篇文章還挺火的,可能有這方面的原因吧。”
這下子魏明都沒法專注吃這頓飯了,梅琳達這么久沒跟自己聯系該不會是忙活這個了吧?
現在他恨不得吃完飯就再給梅琳達拍一張電報。
不過最終魏明還是選擇寫信,寫信是有溫度的,電報沒有。
北影廠的汪陽廠長也是這么想的,所以他寫了一篇長信給夏夢女士,言辭懇切地希望可以兩岸合作《自古英雄出少年》這部電影,并詳細介紹了這個故事,當然還有故事的作者魏明。
夏夢還記得魏明,畢竟靚仔讓人記憶深刻,也不知道他那個朋友的爸爸是不是還在里面。
此時夏夢成立青鳥電影公司已經有段時間了,不過暫時還沒找到她滿意的項目。
夏夢個人是更傾向于拍攝有深度的文藝片的,不過公司成立的錢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霍家,自己也不希望投資人虧錢,功夫武打片確實也更容易盈利。
“《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個名字好像有些熟悉啊。”
夏夢突然想起了什么,叫來家里的阿姨,問前陣子的報紙還在不在。
“在呢,我還想著過幾天賣掉呢。”
夏夢:“找出來我看看。”
一陣翻找后,夏夢從報紙堆里找到了《新晚報》。
她當時只是關注了時政和經濟新聞板塊,對于上面連載的并沒有看,沒想到那個年輕的作家竟然把發到了香港。
能同時征服內地和香港的報業人,可見這個故事確實有可取之處,于是夏夢從第一期開始認真看了起來。
從長征食堂出來,看著手里的外匯券,魏明暫時也沒什么特別想買的,就先留著吧。
現在他手上的現金流已經超過了一萬二。
當回到南門的時候,他看到了柳如龍的自行車,來到宿舍,果然看到這小子在等他,而且他手里竟然還帶著一個提包。
“什么情況,要出門?”
“嗯!”柳如龍道,“我們已經完成了一部分的內容,我準備去石家莊一趟,跟河北美術出版社的人當面聊一聊,如果他們可以接受這個畫風,我們就繼續畫下去。”
因為阿龍他姥爺楊松橋一直都是跟河美社合作,所以那邊算是有些人脈的。
至于他想親自走一趟,一是擔心稿件丟失,二是怕對方有疑慮,想要親自說服他們。
魏明看了一下那十張黑白色的稿件。
“不錯不錯,這對于當今的連環畫市場絕對是一記深水炸彈!”魏明贊道。
按照當下的行情價,10張那就是100塊錢,這才一個星期不到吧。
雖然對于現在的魏明來說賺錢速度有些慢,可一旦團隊成熟了,能進入更大的市場,錢途不可限量!
還有些時間,魏明親自騎摩托車把阿龍送到了火車站。
“回來之前打個電話,我來車站接你,順便去城里消費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