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發專輯基本都是唱片和磁帶共存的,現在兩種音樂媒介還能勢均力敵,再過幾年唱片就徹底沒市場,只能作為音樂發燒友收藏之用了。
阿敏在信里說:“明敏大哥親自給我送了過來,市場上馬上就能看到了,他特意送了兩份,你一份我一份”
她還說:“等下個月看銷量會給你分紅的,我相信肯定會很好賣的。”
她寫信的時候是五月底,也就是六月底魏明有望拿到唱片銷量分成。
不過榮寶齋那組畫只給他留了一個月,肯定是等不及了,所以還是得靠他前陣子發過去的和新歌啊。
事實上幾乎在魏明收到這個包裹的同一時間,老鬼和阿敏也收到了魏明的包裹。
這天老鬼和周媽媽正在一起出攤賣煎餅和魚蛋丸,這時旁邊的一家雜貨鋪的老板突然放起了國語歌。
他們在這里出攤有日子了,平時那個老板都是聽粵語歌的。
第一首歌老鬼還沒什么感覺,不過當聽到第二首“攀登高峰望故鄉,黃沙萬里長。何處傳來駝鈴聲,聲聲敲心坎。”的時候,老鬼心中微動。
看他聽得認真,有人過來買煎餅都沒反應過來,周媽媽忙提醒了他一句。
“哦,雙蛋雙腸是吧。”老鬼心想真能吃。
等客人走后,周媽媽問:“你喜歡這首歌啊?”
“嗯,蠻不錯的,尤其是對我們這種飄零在外的人。”
周媽媽:“這首歌叫《夢駝鈴》,我可以把這盒磁帶借給你聽。”
“你有啊?”
“阿敏有,”周媽媽顯擺道,“而且這首歌是她筆友寫的。”
“筆友?什么筆友啊?”
“一個大陸的筆友,他的這些歌還是阿敏幫他找公司發表的,阿敏也能賺點辛苦費,人家還是北大的老師呢,北大你知道吧~”
老鬼明顯一怔,又問:“寫這首歌的人叫什么啊?”
“阿明啊。”
“阿明!”老鬼一下子就明白了,原來乖孫在跟自己的通信的同時還成了阿敏那丫頭的筆友,還通過阿敏發歌賺錢。
為什么他不找自己呢?為什么寧愿讓阿敏賺這個錢也不讓自己賺呢?是擔心我找不到發歌的門路嗎?
魏明:對啊,你看著就不像是很懂流行音樂的樣子。
不對!老鬼突然想到一種可能,臉上立即露出慈祥的笑容,自己好像懂了。
雖然阿敏才13歲,但性格溫柔,長得漂亮,而且再過幾年也可以拍拖了,而自己孫子也才19歲而已。
合適,太合適了!
“阿芬啊,你以后還是不要叫我阿鬼了,就算不叫鬼伯,叫一聲鬼叔也是應當的吧。”
周媽媽哼了一聲:“死阿鬼,占我便宜是吧!”
收工之后老鬼還逛了一下音像店,買了一盒《溜溜的她》磁帶,因為這首歌已經很有名氣了,所以直接以此為專輯名。
聽音像店老板說,賣的相當不錯:“我都打電話補了兩次貨了,已經很久沒有這么熱賣的國語專輯了。”
而能賣的這么好,魏明的五首歌功不可沒,尤其是《溜溜的她》和《夢駝鈴》這兩首,在香港電臺上點播率很高,張明敏現在再出去唱歌價格翻了好幾倍。
老鬼買了磁帶回去還沒聽,又收到了孫子新的包裹。
他先把收錄機打開,一邊聽歌一邊拆包裹。
這小子真是太能折騰了,寫了這么多歌,又寫了一篇,叫什么《古今大戰秦俑情》,讓自己幫忙投稿。
哼,有本事找你的阿敏啊。
老鬼想著,已經開始翻看起來。
和《自古英雄出少年》相比,這一篇雖然不是武俠,但創意更優秀,故事更奇詭,看的老鬼都有點欲罷不能。
雖然愛情戲份占比有些高,但忍一忍就過去了,他就想看蒙將軍吃完長生不死藥活到現代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