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中午的時候騎摩托車去了一趟首都機場,去之前加滿了油,這距離可不短,來回三個鐘頭,買車之后他還沒騎過這么遠。
到了之后魏明按照引導把車子放在停車區,這里基本都是汽車,魏明還看到了一輛掛著英國米字旗的車,應該是大使館的。
這是來接哪個英國大人物的嗎?撒切爾也不是今年摔跤的吧?
拍戲的地方是候機大廳,拍的是男主角送父親離開的劇情,主要是朱識茂和劉瓊的父子對手戲。
魏明通傳了一下,副導演黃蜀芹親自把他接了進去,到了之后謝進導演并沒有八卦早上接電話的漂亮女人是誰。
他見魏明穿的很時髦,打扮很精英,一看就是坐的起國際航班的人,于是請他客串了一名乘客。
“衣服不用換,也不用化妝,拎著一個行李箱就行。”
本著“來都來了”的心態,魏明首次觸電,表現也很自然。
前世他因為形象好,也經常在自己的作品里客串,但不能給特寫和太多鏡頭,容易讓觀眾誤會這是個重要角色。
謝進導演顯然也深諳這個道理,就讓魏明混在人群中充當背景板,有一個一閃而過的鏡頭供未來影迷找樂子。
提著行李箱走在大廳,看著熟悉的場景,魏明不禁想到了年初送梅琳達離開,在留學生同學們的幫助下,他們在公眾場合完成的那次吻別。
才不到半年,竟有恍如隔世之感,真是唏噓。
這場戲魏明跟著走了三遍,第一遍不太理想,第二遍通過,第三遍“再保一條”,然后殺青!
工作人員互相握手道賀,這是魏明第一部改編的電影,也會第一部上映,將進一步擴大他的個人影響力,他的名字將放在片頭顯著位置,甚至還在導演的名字之前。
雖然他的原著熱度極高,首發的雜志幾十萬銷量,集結出版的圖書銷量破百萬,但怎么算讀者數量也難破千萬。
但這個年代的電影,又是謝進導演的作品,品質也高,觀影人次破億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影響力也超過了文學。
接下來他們準備回燕京飯店一起吃個飯,這年頭雖然沒有殺青宴這種說法,但辛辛苦苦奔波千里拍完一部戲,預算還剩些,吃點好的也是應當,這也是塑造團隊凝聚力的一種方式。
當他們從候機大廳離開的時候,魏明看到接機口停著剛剛看到的掛著英國國旗的使館車輛,一共三輛,一字排開,另有機場安保人員排布周圍。
很快就有一群外國人從里面出來,大概六七人,核心為首的是一個白發老者,地道的英國倫敦味兒,看著得有八十多了,但精神頭不錯的樣子。
余下的應該都是隨行人員,而在這些人里,魏明看到了一抹亮眼的紅色。
雖然她長發盤起,收斂了鋒芒,衣著優雅,高跟鞋,黑絲襪,過膝裙,更顯成功女士風范,但魏明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她。
別以為穿上衣服我就認不出你了!
兩人距離并不遠,梅琳達也看到了魏明,魏明立即揮舞左臂無聲的朝她招手。
他左手上依然戴著和梅琳達交換的手表,但魏明在梅琳達手上卻看不到自己的魔都牌。
而梅琳達瞅了一眼他的方向也沒有什么表示,直接上了車。
跟在魏明后面的朱識茂問:“魏作家,怎么不走了啊?”
“哦,沒什么,老茂你們是怎么來的啊?”
“劇組租了一輛客車,你要不要跟我們一起走?”
魏明:“我騎摩托過來的,那我先走了,到時候燕京飯店見。”
然后魏明的摩托車一直跟著英國使館的車,也不知道梅琳達有沒有發現自己。
最終車子并沒有停在大使館,而是停在了釣魚臺國賓館,同樣是魏明進不去的地方。
這梅琳達不是在出版公司工作嗎?出版公司老板能住這種規格的地方嗎?
現在的釣魚臺逼格可高,可不是后世女明星過生日都能隨便進出的普通場所,能住這里的基本都是各國政要或者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企業家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