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儒家曾經家底也很厚,也趁皇城邊上的大四合院,但他兩歲父親就去世了,比李光富還慘,而且他們家兄弟姐妹11個,這就更慘了。
就算老父親藏著留下了點什么,但11個孩子一分也就不剩啥了,所以李成儒未來的成功主要還是靠自己的眼光和魄力。
但太有魄力也不好,所以后面炒外匯又賠進去個屁的了。
現在他主職是景山服裝廠的縫紉工人,就在故宮后面,這也是他后來進軍服裝業的優勢。
除此之外還跟董老師學著話劇,已經瞄準了電影學院的業余表演班,準備報名參考,今天幫忙看房純粹義務幫忙,結識名流。
至于他能不能從中吃點中介費,魏明不在乎,只要能把事兒辦成了就行。
打算賣房的那位姓“那”,一聽就是滿族,祖上旗人,就是不知道是葉赫那拉還是烏拉那拉了。
小那是李成儒初中同學,二十五六,沒了父母,不過在美國有個姑姑,但也不太親,倆人壓根兒沒見過。
姑姑承諾能把他弄到美國去,但到了那邊要自食其力,姑姑家也就是美國普通家庭,而且她做不了自己外國老公的主,也就能幫到這了。
小那早就向往國外的生活了,所以他就想把去年剛還回來的祖宅賣了,到了那邊有個啟動資金也能干點事業,以后再以海外華人的身份衣錦還鄉,做人上人。
“因為那套宅子之前是給機關單位用的,所以退給他之后沒有其他住戶的問題,他一個人就能做主。”李成儒道。
這點讓魏明很滿意,在80年代中期的出國大潮正式來臨之前,這樣的宅子可不多。
走了不久,前面遇到了一個路口,三人拐進去,然后又拐了一個彎就到了。
進了這里,就顯得幽靜了許多,魏明還特意觀察了一下街道寬度,還好,汽車可以輕松開進去。
到了門口,門不大,但也擺著兩個石獅子,一看就有年頭了,還有臺階有門檻。
李成儒介紹道:“咱們看的這套面積不小,雖說是一進的院子,但面積有四百平左右。”
他都沒敲門,直接一推就進去了,門后面還有一個影壁墻,然后就看到挺寬敞的一個院子里,一棵粗大,且樹冠蓬松的銀杏樹矗立在院子正中。
因為這棵樹的存在,七月份的院子多了一份涼意,現在還沒到秋天,銀杏樹葉還是綠色,等變成金黃更漂亮。
“小那,來人了!”李成儒喊了一嗓子。
很快一個穿著背心,不修邊幅的瘦高青年走了出來,手里還夾著半截卷煙。
“來啦,看看吧。”
雖然他有種急切地想要賣掉房子的心思,但卻故意強裝淡定,另外還有一絲賣掉祖產的不甘。
這個年代的四合院肯定不如將來富豪們修繕改造之后的漂亮,但因為之前是機關單位在使用,保護的還算不錯,比起多戶聚居的大四合院強了不少,也沒有亂搭亂建的現象。
還有就是因為只有一進,所以也沒有抄手游廊、垂花門等設計,缺少一些四合院的典型特征。
另外就是院子挺大,但沒有獨立的茅房。
小那介紹道:“出門右拐就是公廁,近。”
這就是魏明不喜歡現在這些四合院的原因,方便起來太不方便。
不是不能改造,只不過手續繁復,而且還要看政策變化,不是什么時候都能改造。
這個院子的好處就是方正,而且房間夠多,還保留著一些以前的風貌。
按照小那的說法:“就這銀杏樹都一百多年了。”
這棵樹在魏明這里算是加分項,因為院子夠大,不會太影響光線,又有乘涼的地方,為小院增加了不少生機。
但他嘴上還要嫌棄占地方卻不能刨了,這種有歷史的樹都是登記在冊的,不能刨。
劉恒的《貧民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張大民私自搭建的小屋里為什么床上有一棵樹,就是因為燕京城里的樹不能私人想刨就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