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就不是魏明該關心的了,雖然這部作品在魏明看來并不算多么成功,但業內還是比較認可的,獎項上收獲不小,一個新人能得到出演的機會還有啥可挑剔的呢。
現在關鍵是能不能拿到這個女主角。
魏明問:“我想知道朱霖同志什么時候能見見水華導演。”
江懷延:“今天不行,他不在廠子里,這樣,小魏你家里不是裝了電話嗎,什么時候時間合適,我給你打電話,然后跟導演見一面,你們也趁這個時間好好準備一下。”
魏明又問:“那么劇本發表了嗎?”
江懷延翻出一本《電影創作》:“你可以先拿去看看,不過水華導演的風格經常靈光一閃就改場景改劇本推倒重拍。”
這個魏明也知道,這也是水華導演作品數量少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年還因此受到了抨擊,被認為是浪費國家資源。
離開北影廠后魏明直接把霖姐帶到了華僑公寓,幫她分析劇本角色,并陪她搭戲。
兩人都看過,以主人公涓生第一人稱獨白的方式講了他和子君沖破封建勢力阻礙,追求婚姻自由的,組建家庭,但最終卻一個傷,一個逝的失敗愛情故事。
而劇本對于原著的改編可以說是非常忠實還原了,把一萬字內容擴充了一些生活細節,同樣還是大量男主角的內心獨白,是一個很散文化的故事。
因為家庭出身的緣故,朱霖跟女主角子君的氣質是比較接近的,也比較能理解當初子君的選擇。
在子君看來,涓生在解放思想上是自己先行者,所以她經常拜訪涓生,聽他講新文化、新道德、新觀念,從崇拜變成愛戀,并愿意為了他不顧父母的反對,堅決和他同居生活。
畢竟志同道合嘛。
所以自己在認定了魏明之后,在沒有婚姻,甚至沒有得到他承諾的情況下就把自己徹底交給了他,這點她也不后悔,誰讓自己喜歡這個小男人呢。
不過如今重讀這個故事,子君的失敗和逝亡給了朱霖很大啟發。
當涓生被辭掉工作后,兩人就徹底斷了經濟來源,生活沒了著落,子君開始被涓生厭棄,最終子君吃掉了辛苦喂養的雞,放走了心愛的寵物狗,被涓生推給了父母,并抑郁而亡。
造成這種悲劇,很大原因是她把涓生視作自己的唯一,身心系于一人,又沒有足夠養活自己的事業和能力,而且內心不夠強大。
她看著劇本,又看了魏明一眼,男人雖好,但自己可不能像子君那樣,陷入太深。
可不陷得太深,不爽啊!
魏明:“看的怎么樣了,要不咱們選一條試試。”
“好,來啊。”朱霖也跟著魏明學過這么長時間的表演了,還是很有自信的。
結果她一開口魏明就叫停了。
“你說話的感覺不對,不像是20年代的燕京大學生,太隨性了,你可以想想自己看過的類似年代作品的類似角色。”
“我感覺那個年代的學生好像都愛圍著圍巾。”朱霖想了想。
魏明笑道:“看來你想的是《青春之歌》。”
于是魏明翻出了自己冬天用的圍巾,朱霖立即覺得自己林道靜附體,有五四青年的那個味兒了。
魏明是看過影版《傷逝》的,也知道水華導演想要什么樣的感覺,所以直接把朱霖往那個方向調教。
而且朱霖比原版女主林盈更年輕更漂亮,勝算還是有的。
朱霖自己也感覺越來越好,對魏明也更加感激。
“涓生~”
霖姐也會借著演戲的機會給魏明一些親親的福利,而當魏明想要更進一步的時候又會以“拍戲呢”為由抽身而出。
就這樣兩人到了晚上飯點兒,魏明:“咱們出去吃吧,吃完了我把你送回家。”
朱霖:“那明天我們能繼續練習嗎?”
“可以,你的表現還不夠好,要爭分奪秒。”
朱霖剛把圍巾放下,兩人剛要出門,門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