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這兩場考試后,魏明終于見到了李曉林,不過才40多萬字,看了得有四五天,速度有些慢。
就這還是她利用晚上時間爭分奪秒看的,畢竟白天還有關于書市的工作。
“我聽新華書店的同志說,他們已經開會討論你的提議了。”李曉林道,兩人約在了文化宮外面見面,里面就是熱鬧喧囂的書市,還得熱鬧幾天呢。
魏明:“但愿能幫到他們,也幫到讀者。”
隨即李曉林開始說起了《人間正道是滄桑》。
“我從男主角江立民身上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啊,尤其是陳大將。”
魏明點點頭:“這個故事取材自我自己的家族,祖父還曾在陳大將手下搞過特勤工作,不過我祖父級別遠沒有那么高,年齡也小,為了故事的傳奇性做了這樣設計。”
“可太傳奇了,黃埔三期生,拉著101叫小老弟。”
“這方面我沒有深入寫,就提了個彪子,之后也沒有深交,不犯忌諱吧?”魏明問,他純屬玩梗。
“還好吧,看到他的時候我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不過他是四期生,而且以他的才華能力,想必在第四期肯定也是非常耀眼的吧。”
“確實,就連老蔣都對學生時代的他贊譽有加,而且江立民手繪地圖這個情節就是借鑒他的。”
“不過你為什么安排江立中進入黃埔三期呢。”
“因為第三期恰好就是國共分裂的時候,所以這一期犧牲了很多我方人才,也導致整體知名度不高,幾乎沒什么太有名的將領,所以我選擇了第三期,越是沒名氣,越方便我們作者進行創作,如果身邊的同學都是101、毛人鳳這樣的大名人,反而容易束手束腳。”
魏明講解了一下自己的創作思路:“包括中期讓江家兄弟進入情報領域,也是因為這方面被外界關注到的少,相關內容都還沒有解密,可以大做文章,虛虛實實寫出更多妙趣,如果寫正面戰場,身邊這個將軍,那個師長的,我怕寫不好容易犯錯誤。”
李曉林指著魏明笑道:“你啊,鬼精鬼精的,不過真沒想到你能把特勤工作寫得那么精彩,感覺隨便摘一個片段出來拍成電影都不比《保密局的槍聲》差。”
魏明心道,我畢竟是經過麥家多部大作洗禮過的,這方面的技術確實比現在的人強上不少,而且還有老魏現身說法,就是可惜沒機會跟沈醉聊一聊。
李曉林問了很多關于魏明這部內容上的問題,最后一個問題是:“我看已經寫到解放戰爭第二年了,首稿什么時候能寫完,我安排明年一月刊來得及嗎?”
魏明笑了,看來主線劇情她很滿意,不需要太大修改。
李曉林確實很滿意,雖然魏明在創作的時候使用了很多通俗的手法,讓故事可看性比他之前任何一部都要高得多,但故事的內核也非常硬,有一種史詩的磅礴大氣之感,好幾次李曉林讀著讀著都為人物的命運悲痛流淚。
最近的一次就是國軍方面江立中的大兒子在日本鬼子簽字投降前一夜意外死于一場和日軍的沖突中,哪怕江立中此時在他們的立場中是反派角色,但是看到他一邊欣喜抗日勝利,一邊心痛愛子喪命,李曉林也不免哀傷。
國內的長篇已經很久沒有這種高品質的作品出現了,哪怕比起那部百萬字長篇的《李自成》也不遑多讓,甚至優點更明顯。
當然,前提是結尾能收的好。
結尾嘛。
魏明認真思考后給出回答:“下個月我應該是可以完稿的,就是不知道一個多月的時間修稿夠不夠。”
畢竟他要自修,還要讓編輯審核,三審三校,這么長的故事,不可能一點問題沒有。
李曉林道:“你這篇預計是50萬字,不超過60萬字對吧。”
魏明點點頭,一開始想的是40~50萬字,結果沒摟住。
李曉林想了想:“分兩期發表有些擠,要不這樣,分成三期來發表,1月之前你只需要完成前面20萬字左右的修改即可,記得斷的漂亮一些。”
魏明心領神會,斷章自己可是專業的,那天何成偉還稱贊他《古今大戰秦俑情》斷的北大的寧馨同學欲仙欲死,欲罷不能。
不過寧同學通過她紅姐的關系已經看過結局了,總算是爽了。
拿回了自己的備用稿,魏明先回了一趟四合院,路上還碰見了李成儒。
魏明笑著問他考得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