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就看到一大一小兩個小孩扶著一個老太太艱難走著,正是剛剛賣給她咸鴨蛋的大娘,除了扶著她,她身邊的小男孩還提著一條白花花的肥肉。
大娘不好意思道:“剛剛跑的太快,摔了一跤。”
魏明見這一老二小實在可憐,慢悠悠磨蹭到家里不定什么時候呢。
正好自己也想找個農村樣本,于是主動道:“大娘你坐我的車,我送你們回家吧。”
“啊,這不合適吧,太麻煩你了。”
“不麻煩不麻煩,助人為樂嘛,不過您得管我一頓飯,吃啥無所謂。”
“外婆說今天吃豬油拌飯。”旁邊六七歲的男孩興奮道。
他妹妹也激動道:“外婆,我也要吃豬油拌飯!”
大娘忙慌張道:“中午來不及的,晚上再吃吧。”
小老太太心眼還挺多,魏明笑道:“我可以晚上再走。”
大娘:“……”
魏明指著咸鴨蛋:“中午就吃這個吧。”
兩個小孩咽了咽口水,這也是極好的啊,平時外婆都舍不得讓他們吃。
把大娘扶上了車,魏明推著回村,哥哥扶著外婆,妹妹太矮,于是幫哥哥拎著肥肉。
“小伙子,你是干什么的啊?”大娘看到魏明穿著光鮮,脖子上掛著的那東西好像是相機,這可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
魏明:“哈哈,我是個寫的,來這邊采風。”
“什么叫采風啊?”小男孩問。
魏明:“就是為了讓故事更貼近生活的一種行為,比如我想寫宿遷農村的故事,但我沒在這邊生活過,所以需要過來看看。”
小男孩頗有悟性地點點頭,妹妹還是不懂,問他:“哥,什么是采風啊?”
小男孩:“就是閑的沒事找苦吃。”
魏明哈哈一笑,這小孩還挺通透。
村里離鎮上不遠,半個多小時就到了,路邊還有認識小男孩的小伙伴問:“東子,你們家今天買肉了啊!”
叫東子的小男孩得意道:“嗯,外婆把鴨蛋賣掉了!三斤大肥肉!”
魏明卻是一愣,東子?
他打量著身后的小男孩,這虎頭虎腦的,仿佛一位故人。
然后他又想到這里是宿遷,歷史上最有名是項羽,第二有名的就是那個東子了。
于是他問大娘:“大娘,您這兩個孩子可真懂事,多大了?”
“哦,一個六歲,一個三歲。”
年紀也基本吻合,他又問:“平時都是您在照顧嗎?挺辛苦吧。”
“是啊,他們爸媽都忙。”
“忙著賺大錢吧?”魏明笑道。
“賺啥大錢啊,就是個辛苦錢,跟著人家跑船,在這運河上南來北往地跑,孩子都顧不上了。”大娘嘆息道。
父母跑船,這點也對上了,京東的東子祖上其實條件不錯,有幾艘船跑商運,特殊年代船充公了,東子的父親也早早輟學,婚前婚后跟著人家跑船,但經商的家風沒變。
到了80年代,變賣家產,又是借錢,終于自己買了船,日子這才好過了一些,甚至成了村子里第一個蓋平房,買電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