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戴堇華上課的時候眼圈都是紅的,她甚至晚上做夢都是自己和她那不知道哪來的兒子大搞生離死別,那叫一個感天動地。
但她依然給魏明這篇新作打了低分,覺得故事太俗,沒有深度。
魏明已經一年沒有正兒八經的作品問世了,如果他那部被寄予厚望的長篇歷史題材也是這種輕浮淺顯的東西,那么這對文壇無疑是一大損失。
持這種觀點的文學評論家不在少數,都覺得魏明寫這種通俗劇本大材小用了,紛紛在報刊上發問,痛心疾首地規勸魏明不要誤入歧途。
然而體現在市場上……
“給我來一本《花城》,有媽媽再愛我一次的那期!”
“還有《花城》嗎?給我留一本!”
“我想要《花城》,聽說這期有魏明的一個劇本……”
“領導我先走,要去郵局一趟訂雜志,對,《花城》。”
北大外面的報刊亭再一次排起了長隊,報刊亭的老頭回憶了一下,這半年除了上個月發表《蹉跎歲月》大結局的《收獲》外,好像也就今天這么熱鬧。
《花城》這一期的質量確實不夠硬,一般這種文學刊物最大的賣點就是上面的。
很多讀者只看,其他什么散文,文評,劇本都是不看的,但這一期的品質平平,所以首印只有保守的45萬冊。
當然,45萬也比《當代》和《十月》還是強點,只是不如《收獲》這個老旦。
但是很快《花城》編輯部收到各方回執,出貨速度遠超他們的預料,于是他們簡單開了個會,然后宣布加印!
再來20萬冊!
得益于識字率的普遍提高,哪怕沒有很高文學追求的人,依然有的需求,坊間都在傳說《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感人肺腑,非常值得一看,只要你看了,就沒有能忍住不哭的。
于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紛紛訂購《花城》,想要證明自己跟普通人不一樣,然后紛紛中招。
魏明的影響力也順勢進入了中老年領域。
年輕人或許有個別人能撐得住,但上了年紀的人,真的來一個滅一個,專治嘴硬。
尤其是有孩子的母親讀者,看完之后哪怕孩子是熊孩子,也瞬間母愛爆棚,愿意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這種狀態至少能維持三天以。
于是在小朋友群體中也流傳起了這樣一段話:
成績不好?不怕,有《媽媽再愛我一次》!
惹禍了?不怕,有《媽媽再愛我一次》!
被叫家長了?不怕,有《媽媽再愛我一次》!
呂曉燕并不是在喜子的推薦下看的這篇,而是下班回到家,看到丈夫一個人默默流淚,才知道小明又出新作了。
魏平安不好意思地擦掉眼淚:“我想喜子他奶奶了。”
他從小就被告知是個遺腹子,雖然大娘和大伯都對自己很好,但他最親的依然是自己的親娘。
那個沉默寡言,眼睛里仿佛藏著無數秘密,有著農村婦女罕見的細膩溫柔的女人,每每想到她,魏平安都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所以他也最能體會到這種刻骨銘心的母子親情。
“我宣布,這是我最喜歡的小明作品,真想看到這個劇本被拍出來啊。”魏平安道。
他評價這么高,呂曉燕說什么都要看看了。
于是這一晚上魏平安都在安慰情緒劇烈波動的呂曉燕,告訴她:沒有人能分開你和喜子樂樂。
第二天,看到喜子不好好吃飯,邊吃邊玩,還影響樂樂吃飯,平時肯定要吹胡子瞪眼的呂曉燕竟然溫柔地勸他,還用勺子遞到他嘴邊,簡直母愛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