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找到雜志那一欄的時候還是沒找到《收獲》,于是去問售貨員。
“不好意思,今天的賣光了,我們已經在調貨了。”
這時另一個男性售貨員走了過來道:“其實還有一本,之前我在看,剛剛把《人間正道是滄桑》看完,如果你們不嫌棄是有人看過的,就拿走吧。”
兩人肯定是不介意的,但現在問題是誰買。
馬衛都和李成儒對視了一眼,這時候但凡有人假客氣一下,另一個人馬上就能順口答應,所以他們都不說話。
“你們買不買啊,不買我可要了。”后面一個女讀者催促道。
馬衛都趕緊掏錢:“買買買!”
李成儒:“不是,咋就你買了?”
馬衛都問:“你幾幾年的?”
“54的啊。”
“我55,古有孔融讓梨,今天你李成儒讓書,以后也能傳為一樁美談啊。”
李成儒笑罵:“去你的,你咋不尊敬老人呢。”
不過這時候馬衛都已經拿到雜志了,人家也接了他的錢,兩人吵吵鬧鬧出了書店,李成儒道:“這么滴,我加五毛,你讓給我吧。”
“五毛啊~”馬衛都有點動心了,以他一個工人的收入情況,這可不是個小數。
不過對李成儒還行,托新天地的福最近服裝廠效益極好,他的收入也水漲船高,不差這塊八毛的,他這人手上錢一多就容易飄。
“六毛,不賣拉倒。”李成儒又道。
“別介啊,行行行,讓給你了,誰讓你是哥呢。”馬衛都美滋滋做成了這筆生意。
他一直覺得只有古董才有升值空間,沒想到登載魏明的雜志也能升值,而且還是分分鐘就升了60%!
而李成儒得到《收獲》后馬上就開始了。
魔都,《收獲》編輯部。
明紅龍三人組成功把巴老送到收獲編輯部,他老人家為了表示三個小朋友這一路無微不至的照顧,又叫上女兒李曉林,非要請魏明他們吃個飯不可。
長者賜不敢辭,長者請客也不敢啊。
于是他們行李只好暫時放在作協招待所,跟著巴老吃了個一頓晚飯。
席間李曉林表示已經收到了不少魔都讀者的來信,大部分都是沖著《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部來的。
魏明好奇:“他們都是怎么說的?”
李曉林笑道:“首先是覺得耳目一新吧,現在文壇充斥著知青、反思和傷痕文學,像你這種敘事宏大,關于國家和個人命運的家族史詩是非常罕見的類型,所以不少讀者覺得讓人眼前一亮。”
其實知青反思傷痕文學遠遠還沒走到頭,畢竟梁曉生的幾部代表作《今夜有暴風雪》《年輪》還沒發表呢,他可是北派知青文學的代表人物,這些類型在80年代一直很有市場。
但是讀者看多了也膩,難免也想換換口味,再加上魏明的故事技巧非常高超,所以《人間》一出,猶如一股清新之風吹向市場,極受讀者歡迎。
“你的這部作品還吸引到了很多那個年代的見證者,有幾份讀者的年紀比我父親還大,他們有的會對你作品里的某個小細節糾錯,也有的想跟你討論某個事件的真偽,回頭你把信都拿走吧。”
“好啊,現在是連載,如果能發現錯誤糾正過來再好不過了。”
之后李編又跟父親詢問起茅盾先生的身體情況,巴老沒有直說,只說還能,然后又把茅盾先生的兒子找魏明要手稿的事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