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就是他,可有意思了,講的是一個老爺爺撿到了一顆神奇的葫蘆種子,并種出了七個會說話的葫蘆,據說都有非常強大的本領呢,哎呀,你想知道就自己去看吧。”
其實這《葫蘆兄弟》第一篇趣味性還不算很足,畢竟葫蘆崽子們都還沒顯出人形,也沒開始跟蝎子精蛇精正式交鋒,不過魏明斷的巧妙,斷在了爺爺被抓走的那一刻。
這讓欲知后事如何的小讀者許情覺得很不過癮,于是盯上了大院里這棵葫蘆藤。
聽到許情的理由這么充分,建國沒再多說什么,乖乖又給許情剪了四個周正漂亮的大葫蘆,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棗。
為了感謝建國哥哥,許情還答應讓建國幫自己把葫蘆送回家。
兩人就像是蝎子精和蛇精似的,抱著七個大葫蘆揚長而去。
而半個小時后,當老爺子回到家,他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葫蘆,我的寶貝葫蘆啊!”
屈育德教授上完課后就去了圖書館,果然在那里見到了魏明。
魏明笑道:“屈教授你看完我的新作了。”
“就那么一點夠誰看的。”屈育德不滿道。
一聽這語氣,魏明就知道這是來干嘛的。
“好好,那下午上班我把原稿給您帶過來行吧。”
“那就謝謝魏老師了。”說完屈教授又咳了咳,她的身體比去年是大大不如了。
下午屈教授沒課,一下午時間就看完了《葫蘆兄弟》的故事,同時也明白了這小子原來是化用了“十兄弟”的民間傳說啊。
明代萬歷年間屠本畯《憨子雜俎》記載了最早的兄弟異能故事,這時候就是七兄弟的故事,老大力大無窮,老二脖子堅硬,老三腿長,老四聽力好,老五嗅覺靈,老六皮膚堅韌,老七耐高溫。
后來經過不斷地演化,七兄弟在不同的地區變成了八兄弟,九兄弟,或者十兄弟。
其中十兄弟流傳最廣,在50年代還有連環畫作品誕生,影響深遠,香港還拍過一部《十兄弟》電影,鐘鎮濤、釋小龍、郝劭文等眾星出演。
而這里魏明創作的《葫蘆兄弟》又縮減成了七兄弟,為了適應兒童讀者的口味,還讓它們成了葫蘆之身,在異能上也有所調整。
屈教授看完之后感觸良多,晚上對老伴兒金開誠教授道:“咱們傳統民間故事里的好東西太多了,但沒人關注,也就小魏能從中發掘出寶藏,我看這《葫蘆兄弟》又是一部小朋友們喜聞樂見的高口碑作品。”
魏明對《葫蘆兄弟》也期待頗高,包括葫蘆娃和蛇精、蝎子精等主要角色的人設圖都是他親手操刀的,然后找插畫師做劇情插圖,為的也是將來能掌握ip的主動權。
這天他下班路過蔚秀園碰見了曉燕嬸。
兩人默契地同時停車,魏明問:“嬸兒,那十萬冊《童話大王》都發出去了嗎”
呂曉燕爽朗笑道:“誰跟你說我就印了10萬冊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