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目擊者》這部電影,最大的遺憾就是它是一部短片,無法參與主競賽單元的競爭。
而且現在連短片單元也沒了,只能作為展映影片參加。
不過威尼斯對這部電影,對魏明非常重視,《天書奇譚》是最后關頭確定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而且威尼斯歷史上很少有動畫片入圍,這很大程度是看在《目擊者》和y的面子上,當然,bbc也有點用。
所以即便《目擊者》只是展映影片,電影節也給予了極高的規格,魏明在四川的時候,正式的邀請函原件都已經從威尼斯寄到了燕京。
而且說的是邀請《目擊者》團隊蒞臨威尼斯。
魏明的新團隊準備繼續去川南地區轉轉,途徑成都的時候從峨眉廠那里得到了文化部的這條消息。
但是領導并不希望在這個關頭魏明出國,魏明自己也懶得為一部短片放下劇組那么長時間,所以依然無動于衷。
不過他倒是給香港去了一封電報,讓阿龍轉達給徐瑾江,如果他和夏文汐有時間,而且愿意的話,可以代表《目擊者》劇組參加威尼斯電影節,一切開銷由夢工廠負責。
這樣對電影節的盛情邀請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當魏明等人在成都休整的時候,從燕京出發的演員也到了,他們是提前過來體驗生活的。
主角李寶田沒來,他的體驗主要是音樂家身份,魏明反而需要他保持一種跟農村格格不入的感覺,所以他現在主要混跡于中央音樂學院。
來的是三個人,葛存狀葛憂父子還有吳驚,恰好他們在電影里飾演祖孫三代,校長王保丁,村長王建設,學生王石頭。
本來葛存狀有著豐富的表演經驗,這種角色他拿起來就能演,但這是兒子第一次出演重要角色,論分量,不算那些小孩的話,僅次于男主角了。
葛憂之前只是在昌平有過三年下鄉經歷,經驗主要就是喂豬,鏟豬屎,以及母豬的產后護理,別的他生活嚴重不足。
所以葛老爺子親自帶著兒子來拍攝地體驗生活,專找那些在村子里一言堂的村干部學習。
因為拍攝地還沒有最終確定,魏明打算讓他們去外婆所在的村子學習,由大舅接應。
吳驚也是同理,他沒在農村生活過,所以他爸主動提出讓他下鄉體驗生活,而且吳驚爸爸自己沒來,直接當甩手掌柜,暑假帶娃可煩人了,他甚至后悔魏明沒早點把人領走。
對此吳驚很不理解,他問魏明哥哥:“為什么要體驗生活啊,我演過戲的,而且大家都說我演得好。”
吳驚這個角色的戲份其實不如喜子的“皮皮”,但吳驚的演戲天分也不如喜子,所以體驗生活還是很有必要的。
魏明笑著解釋道:“京子啊,因為你是個城里孩子,可能不知道農村娃過的是什么樣的生活,為了表演真實,你必須學習他們的生活習慣,你得知道,農村是沒有電視機,村里路口是沒有紅綠燈的,還有川娃子的語言是不通的。”
吳驚奇怪:“魏明哥哥你說話就說話,你搖頭晃腦干什么?”
魏明笑得更歡了,摸摸他的小寸頭:“別跟我學,你好好跟葛爺爺葛叔叔學習,過幾天喜子就來跟你作伴了。”
喜子前段時間也在什剎海學習武術,算是京子發小,他這會兒已經開始拍《大橋西游記》就該拍紅孩兒了。
電影的村小學里一共二十多個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戲份重的兩男兩女四個小演員都是魏明從燕京找的,有一定表演基礎的孩子,包括喜子這樣的影帝。
雖然農村的孩子更質樸一些,拎出來就能用,都不需要體驗生活,但因為過于原生態,也沒有接觸過外界,可能沒有表演的概念,溝通成本也會很大,可能調教半天最終還是無法勝任,無法演出魏明想要的那種感覺,甚至和專業演員在一起還會有割裂感。
護送葛家父子和吳驚的任務交給了米家山,他高高興興接了任務,因為魏明把女主角的角色給了潘紅。
原著中鐘老師的妻子孩子是棄他而去的,但好在他有一個音樂上的知音俞老師,可惜最后得知也過世了。
電影就沒弄那么復雜,妻子就是他的知己,然而最終結局也是去世了,鐘老師還是成了孤家寡人,所以最后收養了皮皮。
這個妻子的戲份不太多,基本就是在回憶中出現,但卻是鐘老師一生的白月光,魏明甚至都想留著給霖姐。
不過想到霖姐都拿到《杜十娘》和《人到中年》兩部大戲了,還是補給潘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