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肖冰是兇手,那他知道的信息必然會比普通人多得多,要么就會刻意隱瞞,盡量撇清自己,要么就是不小心說漏了什么信息。
同時,周奕還能觀察一下他說話時的反應,看是否有在撒謊。
有一門專業技術,叫做微表情理論。
在九七年的時候還不存在這東西,審訊中基本都是老警察通過經驗來判斷嫌疑人是否說謊。
大概零三年的時候,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一個團隊在國內首次發表了實驗論文,研究微表情的特征和識別。
后來部里引進了大漂亮國的微表情論,在部分刑警學院開設實驗課程。
再之后,隨著科技發展,面部微表情捕捉分析逐漸系統,開始在一線城市試點輔助刑偵工作,據說可以精準到捕捉僅0.2秒級的瞳孔震顫和微抿嘴等表情。
雖然微表情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但確實在不少案件中幫助刑偵人員突破了偵查。
周奕當然沒有專門學過這項技術,不過他在同事的推薦下,看過一部外國的電視劇,叫《lietome》。
雖然電視劇整得過于神乎其神的,但周奕反復看過很多遍,因為他結合自身的刑偵工作,發現里面很多技巧確實能在現實中找到依據。
“肖老師,你聽到什么就直說,無妨,這其實對我們也是一種幫助,因為我們目前確實不知道外面是怎么傳這起案件的。”周奕故作輕松地笑道,“畢竟消息再怎么滿天飛,也不會飛到我們耳朵里啊。”
肖冰點點頭,開口道:“行,不過我說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畢竟也都是從辦公室里聽來的。”
周奕做了個請的手勢。
“他們說,被殺害的那個女學生是會計學院的?”肖冰說完看看周奕,又看看陳嚴。
周奕臉上波瀾不驚。
肖冰見兩人對自己的問題沒反應,只能繼續說道:“好像叫徐柳吧,是個大一的新生。說學校安排了老師和學生去認的尸,把所有去的人都給嚇壞了,好像說……只看見了一個腦袋。”
肖冰說到最后,臉上有一絲懼色,還夾雜著一些惋惜。
周奕一直盯著他觀察,見他不說話了,就問道:“還有嗎?”
“還有的話,就是大家都在猜兇手是誰。”
“哦?都怎么猜的?”
“哎,都是沒任何根據的瞎猜唄。有的說是在外面認識了什么不三不四的人,有的說是跟人起爭執了被人報復了。”肖冰認真地說,“有些人喜歡講這些,但我不愛聽,我覺得不管怎么樣,人死為大,不能隨意編排人家。”
“再說了,周警官你們肯定會把這件事查得水落石出的,術業有專攻,我們不得相信你們這些專業的警察嘛。”
一番話下來,讓周奕意識到,這個肖冰有點不好對付。
他沒有露出什么破綻,給出的信息也很少,并且很表面。
而且他自始至終都沒有用自己作為主語,都是“他們說”,就把自己給撇干凈了。
要么是他真的都是道聽途說,要么就是他非常小心謹慎,知道多說多錯,避免露出破綻。
而且最后這句看似恭維的話,卻把皮球踢回給了周奕。
但周奕卻沒看出來他有類似說謊的反應。
他決定主動出擊。
“肖老師,這個被害女生徐柳,你認識嗎?”周奕問。
肖冰搖頭道:“不認識。我是教法語的,會計學院的公共必修課里只有大學英語,沒有法語課。”
“那公共選修課呢?”
由于公共選修課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因為它面向全校,不限制專業。
而宏大的大一學生每學期可以報名兩門公共選修課,報名信息都是記錄在學籍檔案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