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掂了掂分量,葫蘆雖只有巴掌大小,內里卻裝著足足百斤金樽靈酒。
按照一兩酒配醒酒石可維持十二個時辰金芒靈資來算
“四年不愁啊!”
更妙的是,這靈酒入腹后殘留的靈韻,還能助他凝練修為。
趙無羈忍不住仰頭灌了一口,酒液入喉化作暖流,周身毛孔都舒展開來。
“小玥!”
他喚來藥童,取過另一個空酒壺。
倒酒時,金樽酒液在月光下流轉如融化的琥珀,足足倒了兩斤才停手。
“給胡老頭送去吧。”
這兩斤靈酒,足夠償還當初醉倒仙和酒葫蘆的人情了。
“哦,好。大人,您少喝點。”
小玥捧著酒壺離去。
“有酒喝,有書看,有針扎,這修仙日子,倒也與在皇城時一般快活!”
趙無羈信手一拍儲物袋,三卷古籍應聲飛出,在案幾上鋪展開來。
《核舟記》的竹簡泛著淡淡靈光,《桃花源記》的絹本上桃花紋路若隱若現,《天工開物》殘卷則自行懸浮,殘缺處竟有金色符文流轉補全。
“前世只當是尋常文章哪怕記得,卻也并未促進解密壺天術。但如今”
趙無羈飲了口金樽酒,目光在《核舟記》上細細逡巡。
而今再收集來古籍,也不過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念頭。
前世歷史,《核舟記》是明朝文學家魏學洢描述一件微雕工藝品“核舟”形象的說明文。
但以如今這一世修仙界的眼光來看,似乎不止如此。
這魏學洢所述核舟,更像是一種靈舟法器,其中所涉及的微雕技藝,頗有些須彌納芥子之感。
“這'能容二人對弈'的核舟.”趙無羈眼中精光閃爍,“怕不是暗藏壺天之術?”
與之相同,《桃花源記》在前世歷史來看,似乎只是魏晉時期的陶淵明所寫的奇異,描寫一個漁人發現神秘桃花源的故事。
但以這一世的眼光來看,陶淵明寫的似乎是一個有仙緣的漁人,發現了一個洞天福地的事跡。
這種存于夾縫之內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也頗有些另辟天地空間的玄妙之處。
趙無羈同樣是希望開卷有益,能通過重溫這些古籍,換個角度理解,領悟壺天術。
他仔細翻閱研讀,廢寢忘食。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初極狹,才通人”
時間流逝,轉瞬二十多天一晃而過,天南秘境開啟之日已愈發臨近。
這日夜里,伴隨著《天工開物》殘卷被趙無羈徹底合上。
他識海中第二枚陽珠表面的第二組蝌蚪文,終于浮現刺目銀光,徹底解密出了傳說中的壺天術。
識海中,浮現一行訊息“七十二地煞術之壺天術:初學乍練:(0/100)”
“終于.領悟壺天術了”
趙無羈吐出口氣,心中振奮,他雙目微閉,心神沉入識海,感受著新解密的壺天術奧義。
隨著心念一動,體內靈力如涓涓細流般涌向右手袖口。
指尖泛起一層朦朧銀光,仿佛構成無數細小的蝌蚪符文在皮膚下游走。
“壺天納芥,方寸藏真——開!”
他低喝一聲,袖口處的銀光驟然收縮,化作一個針尖大小的光點。
剎那間,周遭空氣微微扭曲,光點如漩渦般擴張,竟在袖口布料內開辟出一片獨立空間。
起初空間極不穩定,邊緣處如漣漪般顫動。
趙無羈立即灌輸更多靈力,意念隨之勾勒出《核舟記》中記載的“八窗玲瓏”的結構用以穩固和保持與外界的聯系。
只見空間內壁,逐漸浮現出八道虛擬窗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