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娛樂行業,基本上都是依托于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所以慢慢的,娛樂行業的幕后老板,都變成了各個互聯網公司。
張程收購了三大巨頭之后,整個華國的互聯網行業,基本上都被他掌控了。
自然的,整個華國的娛樂行業,也被張程所掌控。
但是,人們接受新鮮事物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70后80后從小聽著港臺的音樂,看著港臺的電視劇,90后聽著周捷論和許松,在他們長大之后,哪怕會有更加優秀的娛樂作品,他們也很難接受了。
因為這些東西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回憶。
想要讓他們承認新的娛樂作品比童年的回憶還要好,這非常的難。
所以張程哪怕掌握著互聯網和娛樂兩個行業,也很難做到成為事實上的娛樂行業第一。
既然如此,張程的策略就變了。
直接不管這些人就好了!
無憂集團不斷地產生新的娛樂內容,推出新的娛樂明星,這些娛樂作品和藝人,數據被00后和01后接受。
這些娛樂作品和藝人,將會成為他們的童年回憶,并伴隨他們一生。
等老人故去,新的一代人成長起來,那么無憂集團將會成為事實的全國第一娛樂公司。
還有國外的市場。
進軍國外市場之后,文化的隔閡和差異,使無憂集團的娛樂作品和內容很難推廣。
東南亞這邊還好點,屬于華國文化圈,并且這些年一直都在進口華國的娛樂作品。
隨著張程統一了國內的互聯網和娛樂行業,東南亞很快就淪陷了。
首先就是無憂手機在東南亞各國爆火。
這種質量好,性能高,價格還便宜的手機,一經上市,就成為了東南亞各國的高端手機品牌。
最追捧無憂手機的,就是各國的年輕人。
他們也更加容易接受華國的娛樂內容。
在手機迅速占領了市場之后,斗音、qq、維信、掏寶、等國內的互聯網產品,也瞬間被他們接受。
然后就是各個互聯網產品上自帶的華國娛樂內容。
他們打開手機,就能看到這些。
就算是一開始不了解,不感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只能慢慢的接受。
而只要年輕人接手了華國的娛樂內容和藝人,隨著老人故去,他們成長,并有了孩子,那么無憂集團一統東南亞的娛樂行業,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接下來,只需要安靜的等待即可。
在東南亞的戰況很好。
但到了歐美那邊,問題就有點大了。
人種都不一樣了,文化隔閡更大。
但是,無憂牌手機實在是太強了,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還是追求性價比的。
雖然無憂牌手機會強制推送東西,有些a還無法卸載,但他們為了花最少的錢,使用最好的手機,還是選擇了無憂牌手機。
事情后來也如張程預料的那樣。
歐美那邊的手機巨頭,并不能接受物美價廉的無憂牌手機搶占他們的市場。
于是,很快一個名為【反傾銷】的法案,在阿美和嘔盟通過了。
他們宣布,無憂牌手機是華國扶持的,給了巨量補貼,是傾銷,是不公平競爭,所以直接在歐美市場,把無憂牌手機給禁售了。